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加速變革:從智慧城市到智慧社會

2020-05-26 09:32
千家網
關注

據麥肯錫發(fā)布的數據,遠程醫(yī)療正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廣泛應用,智能健康醫(yī)療應用非常廣泛,而且在全球大封鎖期間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成功使用數據和跟蹤個人設備以提供醫(yī)療保健服務可能會成為大規(guī)模采用醫(yī)療保健技術的轉折點。應對新冠病毒COVID-19的技術應用僅展示了其潛力的一小幅圖。

例如,擴大可跟蹤呼吸、心率和體溫的可穿戴技術的使用,可以對成千上萬的患者進行早期個性化干預,并改善危機發(fā)生后的資源分配。醫(yī)療保健機構、保險公司和市政當局已經看到如何使用技術來促進早期干預并改善服務提供,并且可能準備長期擴展其在日常醫(yī)療保健中的采用。

城市交通是另一個重點領域,直接應對包含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智慧城市方法的好處可能會帶來城市政策的長期變化。在新西蘭,當局已撥款以加寬人行道并鋪設“彈出式”自行車道,以便人們在城鎮(zhèn)周圍行走時可以保持社會距離。而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已經禁止車輛通行74英里的道路,以便人們可以使用街道走得更遠。這些舉措指出了未來城市交通可能發(fā)生變化的方式,具有減少擁堵和改善空氣質量的潛力。

作為對冠狀病毒COVID-19的回應,運輸機構還使用乘客數據監(jiān)視鎖定遵守情況并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模型。這提供了切實的證據,說明如何從提供個性化的運輸信息到交通和停車,為多種應用提供數據分析。抓住這種潛力將帶來法律上的復雜性,因為在許多轄區(qū)中,未經數據主體同意,無法將出于某一目收集的數據保留作其他用途。

除了這些障礙之外,對于新冠病毒COVID-19之后的城市交通網絡的運營和設計方式,還有很多令人信服的爭論。

合作

對抗新冠病毒COVID-19的緊迫性也使得傳統(tǒng)的公共和私營部門孤島之間需要交叉。例如,芝加哥的旅行模式跟蹤程序是與移動數據公司BlueDot合作執(zhí)行的,并且有許多制造商擴大生產線以將醫(yī)療設備和建筑物重新用作醫(yī)療設施的示例。

這場危機可能標志著一種思維方式向多學科方法轉變,以尋求城市管理的最佳解決方案。長期以來,基礎設施、技術和移動性專家之間的跨部門合作一直被視為智慧城市交付的關鍵。

在新冠病毒COVID-19爆發(fā)之前,技術,醫(yī)療保健和汽車公司已經本著這種精神成立了合資企業(yè),但是這種合作伙伴關系的戰(zhàn)略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調。新冠病毒COVID-19促進了跨行業(yè)以及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協(xié)作與集成的新文化。

這是一個匯集各個學科的最佳實踐以建設和運營更好的城市的獨特窗口和機會。

遠程辦公

工作的性質和地點是新冠病毒COVID-19推動公司和員工進入新工作方式的另一個領域。

全球各地的封鎖迫使人們在家中工作,從而加速了虛擬會議的采用和管理以及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的遠程工作。早期跡象表明,總體而言,全球在家工作實驗是成功的,并且可能會改變人們對公司管理員工、招聘和使用辦公空間的態(tài)度。支持團隊已經展示出他們能夠向工人遠程提供支持的能力,從而有可能減少昂貴的市中心辦公室的辦公桌空間。

未來,在辦公室和家庭空間之間進行辦公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既然員工已經體驗了視頻會議軟件以及各種消息傳遞和協(xié)作平臺的功效,那么商務旅行也可能會受到深遠的影響,這也可能是降低業(yè)務成本和減少碳足跡的一種方式。

這種長期的轉變將需要在電信和寬帶基礎設施上進行大量投資。例如,在英國,互聯(lián)網服務提供商在封鎖期間流量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而像Netflix和Disney +這樣的流媒體服務則削減了帶寬使用量,以消除網絡擁塞。

城市互聯(lián)網連接速度與農村和城市郊區(qū)的互聯(lián)網連接速度之間的差距也日益突出。例如,在美國,紐約和華盛頓特區(qū)之類的城市通常將享有每秒10G/秒的連接速度,而密西西比州的用戶速度將低至1.5兆。在世界其他地區(qū)也觀察到類似的城鄉(xiāng)連通性鴻溝。

即使在家里進行工作,用人單位通常仍應承擔確保員工健康和安全的法律責任。他們不太可能去所有雇員的家中進行風險評估,但是幾乎所有雇主都可以合理地做些事情,而且在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期間,有更多的雇主正在做這些事情。這些特別包括為員工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指導和培訓,以便他們能夠對自己的家庭工作環(huán)境進行風險評估,從而可以為自己維護一個安全的工作環(huán)境。雇主還可以定期與員工簽到,以確保他們正在執(zhí)行這些評估,并確保在家中工作感到安全和舒適。

英國的合同和雇傭法為雇主與雇員之間的關系治理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臺,與“白領”工作的人相比,它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來應對遠程工作的挑戰(zhàn)。其他一些轄區(qū),則更多地依賴于適合“藍領”環(huán)境的集體談判安排和勞動保護。法律的使用主要基于英國的普通法原則,已在世界各地的自由區(qū)中廣泛使用,并且特別適合智慧城市。

在后疫情時代,遠程工作就很可能構成勞動力格局的重要支柱,并將為員工、企業(yè)和電信運營商提供令人興奮的商業(yè)機會。

重新定義“照常營業(yè)”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將舊城改造為智慧城市所帶來的挑戰(zhàn)和成本并沒有改變,但是毫無疑問,新冠病毒COVID-19迫使社會上的所有利益相關者重新評估了“照常營業(yè)”的方式來運營城市。 城市領導者將能夠做出更好的以數據為依據的決策,并且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數據和技術工具可以更好地執(zhí)行城市管理的各個方面。城市只需要對它們進行必要的投資。

據IDC發(fā)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消費指南》,智能交通管理、智能戶外照明、固定視覺監(jiān)控、高級公共交通、智能電網成為前五大智慧城市應用。

2019新冠病毒對人類和經濟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為克服癥結和既得利益提供了新的動力,這些癥結和既得利益阻礙了人們使用數字工具來更好地管理城市。智慧城市方法已經在應對全球大流行的即時反應中顯示了其價值。后續(xù)實施將帶來的好處遠遠超出此范圍,但是從初始計劃階段開始進行適當的設計將至關重要。

<上一頁  1  2  3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