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挖掘合并利益,日產展開自救

2019-06-06 15:55
BusinessCars
關注

從目前來看,精明的日本人已經找到了合并所能帶來的正面影響。

面對FCA與雷諾正在熱火朝天進行中的合并談判,處于尷尬地位的日產,已經展開了自救行動。

據路透社援引日產汽車一位高管報道稱,日產有可能通過分享其自動駕駛技術、電氣化技術和動力系統(tǒng)的溫室氣體凈化技術,從而獲取雷諾汽車或合并后的雷諾-菲亞特克萊斯勒聯(lián)盟的股份,以取得更多發(fā)言權。

根據此前的報道,5月27日,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以下簡稱FCA)發(fā)布公告稱,計劃與法國雷諾汽車集團合并,雙方將各持有合并后的公司50%股份。值得一提的是,有知情人透露,盡管新合并公司并未打算排除日產,但在被媒體大肆報道之前,日產都并未收到關于雷諾和FCA有意合并的書面通知,說明FCA與雷諾合并與否,日產在其中的話語權并不大。

雷諾和日產的結盟,始于1999年3月27日,至今已經20年,雷諾目前持有日產公司43.4%的股權,而日產持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權(同時聯(lián)盟持有三菱 34%股份)。在聯(lián)盟中,雷諾一直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但從全球市場來看,無論是銷量還是營收,日產的表現(xiàn)都遠高于雷諾。

而為了進一步控制日產,此前雷諾曾多次提出合并方案,打算讓兩家公司進行合并以進一步深化合作,但方案遭到了日產的拒絕。

在聯(lián)盟關系非常緊張之時,又出現(xiàn)了去年11月份的卡洛斯·戈恩被捕事件,在這一事件中,為了保持獨立性、甚至脫離雷諾控制的日產汽車,幾乎是親手將其“救命恩人”送進了監(jiān)獄。

經過這次事件之后,盡管日產曾強調,該品牌與雷諾作為雷諾-日產-三菱聯(lián)盟一部分的長期合作關系“保持不變”,但雙方原本已經不穩(wěn)固的關系,其實已經雪上加霜。

一個更被動的事實是,如果FCA與雷諾的合并獲得批準,日產汽車在合并后公司的股份將被稀釋至7.5%。與此同時,日產汽車在新合并公司中,只能在11人董事會中占據一席。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這次合并,將讓原本就在聯(lián)盟中缺少存在感的日產,淪為真正的“輸家”。

不過從目前來看,精明的日本人已經找到了合并所能帶來的正面影響。

“這個問題取決于雙方(雷諾和菲亞特)去決定,但如果可能我們也希望看到符合日產利益的結果。”5月31日,日產汽車首席執(zhí)行官西川廣人如是表示,在日產看來,聯(lián)盟的擴大,“可能擴大合作的付費領域,并為進一步的協(xié)同創(chuàng)造新的機會!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日產與雷諾擁有專利版權費制度,所以每當日產將平臺、動力總成或其他技術轉讓給雷諾時,雷諾都必須為使用這些技術而支付保證金或使用費。雷諾和FCA的合并不會讓FCA自動擁有使用這些技術的權利,對于日產而言,只是意味著“多了另一個客戶”。

“只有保證我們能夠從與FCA共享技術中獲得切實利益,并在制定出令我們滿意的條件下,我們才會同意與FCA合作!币晃蝗债a高管表示:“如果雷諾希望達成這筆交易,我們覺得有必要認真考慮支持他們!

而且在日產看來,F(xiàn)CA有許多潛在的機會需要日產分享的這些核心技術。FCA旗下的道奇(Dodge)可以與日產品牌在美國的全尺寸皮卡,以及與Jeep和阿爾法羅密歐(Alfa Romeo)品牌共享先進汽油發(fā)動機技術的可能性。日產目前正在為其高端品牌英菲尼迪使用這種技術。

另一方面,縱觀FCA旗下產品線,很難達到目前全球重點市場日益嚴峻的排放法規(guī)標準,盡管已經發(fā)布了JEEP和阿爾法羅密歐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但成效微乎其微。此前為了緩解壓力,其同意向特斯拉支付數億歐元,將后者的電動汽車納入其產品行列,使其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政策允許的水平。

而在電氣化技術領域,日產顯然已經可以稱得上這方面的“先鋒”,日產旗下的聆風Leaf,自2010年上市后,憑借其純電動身份,一直保持著電動車市場全球銷量王者的地位。至今年3月,聆風總銷量已經突破40萬輛,創(chuàng)造了全球電動車型單車銷量歷史。

其實,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fā),日產也需要在這次合并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數據顯示,2019財年,日產汽車預計營業(yè)利潤將相比2018財年再下滑28%,凈利潤接近腰斬下滑47%,達到1700億日元(約合15.3億美元)。營業(yè)利潤率將從2018財年的2.7%下降至2.0%。分析人士表示,對于日產來說,穩(wěn)定與雷諾的合作關系、擴大運營協(xié)同效應、提高利潤率至關重要。

日產希望這些核心技術成為顯著改變日產與雷諾合作結構,并在合并后的雷諾-菲亞特克萊斯勒聯(lián)盟中擴大話語權的關鍵籌碼。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