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特斯拉的Nullmax,將如何在國內做好自動駕駛?
特斯拉的 Autopilot 一直以來都是汽車行業(yè)前裝 ADAS 系統(tǒng)的標桿。那么理所當然的,由前 Autopilot 團隊工程師主導的自動駕駛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自然會多一分「靠譜兒」的光環(huán)。我們今天要說的 Nullmax 就是這樣一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
Nullmax,中文名稱紐勱科技,是由前特斯拉 Autopilot 核心團隊內的兩位中國籍員工創(chuàng)立的。CEO 徐雷在特斯拉是計算機視覺高級工程師,負責軟件,而 COO 宋新宇則在特斯拉擔任供應鏈及產品高級經理,負責硬件產品的整合。單從分工上看,兩人非常互補。
于是在 2016 年,兩人從特斯拉離職,在宋新宇于硅谷的家中創(chuàng)立了 Nullmax(又是一個車庫里發(fā)生的故事)。2017 年初,他們正式回到了中國,將公司總部設在了上海,開始了美國中國兩地辦公的模式。此后,他們也成為了最早一批拿到美國加州自動駕駛路測拍照的公司之一。目前團隊已經發(fā)展到了 100 多人,成員來自 Tesla、Apple、Intel、Baidu、Bosch、Panasonic、Harman、Neusoft 等公司。
技術導向,專注 L3、L4 落地
雖然成立已經兩年多,但是這次卻是 Nullmax 第一次對外發(fā)聲,按徐雷和宋新宇的解釋,Nullmax 保持低調是因為他們是一家技術導向的公司。其主要關注方向為 L3/L4 級別的自動駕駛落地。L3 方面的產品包括高速擁堵(TJC)、高速代駕(HWC),而 L4 級別的產品則是代客泊車和針對未來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統(tǒng)。
Nullmax 在傳感器的選擇上也繼承了特斯拉的策略,主要依靠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的多傳感器統(tǒng)合方案。為了保證整體系統(tǒng)的安全與魯棒性,Nullmax 在視覺感知和深度學習的軟件上做了大量開發(fā),自主研發(fā)了用于處理畫面中復雜光線的 ISP 算法,并且他們會自行定義設計攝像頭傳感器,然后再找工廠代工。
除此之外,Nullmax 還基于英偉達的 Drive PX2 SoC,搭建了一套自己的軟件系統(tǒng)平臺,其中涵蓋了傳感器數據、環(huán)境感知、規(guī)劃決策、控制等等模塊。這套系統(tǒng)除了支持 GPU,還支持 FPGA 和 ASIC 芯片。針對 L4 級別的指揮交通解決方案,Nullmax 自行研發(fā)了一套城市交通模擬器。
具體由三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 Traffic Simulator Interface,模擬一個城市一個區(qū)域的交通狀況。
第二部分為 NS Interface,模擬 V2X 的信號,如何發(fā)到車上,包括車和交通設施之間的關系。
第三部分是 DS Interface,模擬駕駛員如何控制車汽車、如何感知周圍環(huán)境并規(guī)劃設計,如何從基礎設施拿到更多的信息,以及從智慧交通或者云端得到更多信息。
基于這三個部分的融合便可以得到一個更冗余的虛擬世界模型,基于這個虛擬世界模型中的安全駕駛規(guī)則,就可以讓算法模仿人一樣控制車輛。這么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未來交通環(huán)境中,自動駕駛與人為駕駛的共存問題。
定位 Tier 2 的商業(yè)模式
Nullmax 的商業(yè)模式定位非常明確——做二級供應商。為 Tier 1 和 OEM 提供傳感器與軟件算法的整合方案。在這一點上,他們與 Mobileye 之前在前裝領域的定位非常類似。
在發(fā)布會上,紐勱科技公布了與國內 Tier 1 德賽西威的合作。據 CEO 徐雷透露,他們合作的整車廠及 Tier 1 其實還有很多(主要以國內的為主),只不過出于保密協(xié)議的原因,目前還不能夠對外透露。這些項目主要面向 L3 級別,落地時間在 2020 年左右。
對于一家自動駕駛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進入前裝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且符合自身方向的商業(yè)模式。其它的前瞻型項目說到底也只能是「江湖救急」,無法作為長期的輸血來源。從這個角度來看,紐勱科技在商業(yè)模式上的選擇走得十分穩(wěn)健。
有了特斯拉的背景背書,再加上國內車廠需求的迫切,紐勱科技在前裝領域肯定是不缺關注度的。徐雷告訴我們,即使是 Mobileye 這樣的行業(yè)標桿,其產品在感知以及定制化方面也存在著不足。期待著紐勱科技能在巨頭林立的前裝市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差異化方案。
Mark
我只是個廣告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