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第八座城市,美國波士頓宣布政府禁用人臉識別

自舊金山之后,美國加入人臉識別禁用大潮的城市越來越多!

去年6月,先是馬薩諸塞州的薩默維爾緊跟舊金山步伐,發(fā)布了東海岸第一個人臉識別政府禁令;之后7月和10月,另一座灣區(qū)城市奧克蘭以及加州伯克利,也全票通過了政府人臉識別禁用法案。

除此以外,從2020年1月到3月,馬薩諸塞州的另外三座城市布魯克萊恩、劍橋和北安普頓也相繼加入到禁用行列之中。截至目前,伴隨著又一座大城市波士頓也開始禁用人臉識別技術,美國禁用人臉識別的城市已經(jīng)至少達到了8座。

而據(jù)此前美國民主黨議員提案,他們希望以后人臉識別禁用的范圍能擴大至全美國!那么,為什么美國政府對人臉識別的態(tài)度如此不好呢?

這或許還要從人臉識別在應用中帶來的各種隱患說起。

作為新興的生物識別技術之一,人臉識別以人們的面部特征為識別要素,在使用過程中雖然擁有快捷、簡單、準確等優(yōu)點,但由于技術不成熟、行業(yè)不規(guī)范、監(jiān)管不完善,應用過程中也時常爆發(fā)出各種問題和隱患。

比如,最時常引人注意的便是隱私安全問題,這也是波士頓之前美國其它城市禁用人臉識別的主要原因。從舊金山發(fā)布的禁用理由來看,民眾認為政府使用人臉識別會侵犯個人隱私,他們因為不希望被監(jiān)控,因此對人臉識別棄之不理。

而這樣的擔憂也確實值得商榷。

因為在今年疫情期間,一名俄羅斯男子從韓國飛回莫斯科時,就曾因為自家門口安裝的人臉識別攝像頭而遭遇警察上門,并被進行強制隔離。雖然疫情期間第一時間隔離是對的,但個人隱私和行為遭受警察監(jiān)控,無疑會讓人沒有安全感。

除此以外,監(jiān)控是一方面,如果個人隱私信息遭受黑客竊取或企業(yè)買賣用于非法途徑,同樣也會對人們的財產(chǎn)與人身安全帶來危害。在此背景下,美國禁止政府禁用人臉識別技術,也不失為一種減少隱患的有效途徑,盡管這種方法很是被動。

當然,人臉識別的風險遠不止隱私安全這一項。近段時間以來,不斷發(fā)酵的種族歧視也是人們關注的人臉識別隱患之一。

在此之前,因為人臉識別技術存在的種族歧視風險,IBM已經(jīng)放棄了自身的人臉識別技術和業(yè)務,同時亞馬遜、微軟等也宣布暫時停止對政府進行人臉識別技術提供。而據(jù)了解,此次波士頓政府禁用人臉識別,直接原因也是因為種族問題。

在波士頓議會的文件中,其提到人臉識別并不可靠,無法滿足波士頓警署的要求。顯然,不可靠的原因是指識別準確率不高,而對不同種族的準確率則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一直以來,人臉識別技術在種族問題上的矛盾就不曾斷過。早在2015年,就有黑人被谷歌人臉識別成大猩猩的案例,為此谷歌甚至直接刪除了大猩猩的標簽,但依然無法改變?nèi)四樧R別存在種族問題的事實。

據(jù)2019年美國國家技術標準研究院發(fā)布的一份人臉識別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在全球200多種算法中,相較于白人,亞裔和非裔的人臉識別錯誤率要高10—100倍。就在前不久,一個被稱為“最強馬賽克修復”的AI還曾將各族裔的照片修復成了白人,這足以說明問題。

簡單來說,正是基于隱私安全和種族問題兩大原因,才導致了美國政府對于人臉識別技術的棄用。盡管這一禁令可能給美國的科技公司帶來不小損失,但在兩方面問題得到解決之前,恐怕美國不會輕易放松對人臉識別的“監(jiān)禁”。人臉識別在美國的發(fā)展,未來道阻且長!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jù)授權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nèi)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wǎng)
    獲取更多精彩內(nèi)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