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A華西!依托咪酯及其衍生物:是時候說再見了嗎?
依托咪酯及其衍生物:是時候說再見了嗎?
背景知識
依托咪酯的臨床應用:依托咪酯是一種用于麻醉和重癥監(jiān)護的靜脈催眠藥。盡管它存在一些不良副作用,如注射疼痛、肌陣攣和腎上腺皮質抑制,但由于其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快速起效和快速消退的特點,它仍在臨床上被使用。
替代藥物:如丙泊酚(propofol)、氯胺酮(ketamine)和瑞米唑侖(remimazolam)等替代藥物提供了更少的副作用。
研究方法和實驗
化學修飾嘗試:為了改善依托咪酯,科學家們進行了化學修飾,開發(fā)了新的依托咪酯衍生物,如甲氧乙基依托咪酯鹽酸鹽(ET-26)。這些衍生物旨在減少或消除腎上腺皮質抑制,同時保留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
臨床試驗:文章提到了Yin等人進行的一項1期臨床試驗,該試驗在58名健康志愿者中評估了ET-26的安全性、耐受性、臨床效果和藥代動力學。試驗中,志愿者接受了逐漸增加劑量的ET-26靜脈注射,同時以生理鹽水和依托咪酯作為對照。
表1 依托咪酯關鍵衍生物分子特性測試物種結果Carbo-etomidate(卡波依托咪酯)6,7對11β-羥化酶影響微乎其微大鼠未進一步開發(fā)Methoxycarbonyl etomidate(甲氧羰基依托咪酯)1(MOC-etomidate)軟藥大鼠超短效,活性代謝產物Dimethyl-methoxycarbonyl metomidate(二甲基甲氧羰基甲氧咪唑)2(DMMM)軟藥大鼠120分鐘輸注后,爆發(fā)抑制比恢復時間95%為14(SD 3)分鐘Cyclopropyl-methoxycarbonyl metomidate(環(huán)丙基甲氧羰基甲氧咪唑)2(CPMM)軟藥大鼠120分鐘輸注后,爆發(fā)抑制比恢復時間95%為4.2(1.6)分鐘Cyclopropyl-methoxycarbonyl metomidate(環(huán)丙基甲氧羰基甲氧咪唑)3(CPMM)軟藥貝格爾犬起效和消退迅速,無腎上腺皮質抑制,出現肌陣攣(不自主肌肉運動)Cyclopropyl-methoxycarbonyl metomidate, ABP-700(環(huán)丙基甲氧羰基甲氧咪唑,ABP-700)45軟藥人類起效和消退迅速,無腎上腺皮質抑制,出現肌陣攣(不自主肌肉運動)Methoxyethyl etomidate hydrochloride(甲氧乙基依托咪酯鹽酸鹽)8(ET-26)軟藥人類出現肌陣攣(不自主肌肉運動),注射疼痛注釋
Carbo-etomidate:設計時去除了導致腎上腺皮質抑制的咪唑環(huán),但催眠起效顯著變慢。
Methoxycarbonyl etomidate (MOC-etomidate):作為依托咪酯的“軟”類似物,體內起效非常迅速。但由于大量較不活躍的活性代謝產物(效力低300倍)導致大鼠恢復延遲。
Dimethyl-methoxycarbonyl metomidate (DMMM) 和 Cyclopropyl-methoxycarbonyl metomidate (CPMM):基于MOC-etomidate的快速藥代動力學特性,被改造成13種新類似物,這些類似物藥代動力學更慢。
Cyclopropyl-methoxycarbonyl metomidate (CPMM):在貝格爾犬和人類的研究中,均顯示出迅速的起效和消退,未檢測到腎上腺皮質抑制,但出現了劑量依賴性的不自主肌肉運動,從單個手指抽搐到全身抖動不等,這些運動及其未知的起源最終導致了CPMM的開發(fā)停止。
Methoxyethyl etomidate hydrochloride (ET-26):在人類志愿者中,出現了肌陣攣和注射疼痛等不良反應。
關鍵結論
ET-26的臨床表現:試驗結果顯示,ET-26引起的不良反應(如心動過緩、肌陣攣和注射部位疼痛)與劑量相關且頻繁出現。盡管志愿者在足夠劑量下會失去意識,然后再次醒來,但與依托咪酯相比,ET-26對腎上腺皮質功能的抑制較輕。
ET-26的局限性:盡管ET-26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腎上腺皮質抑制,但它未能消除注射部位疼痛、肌陣攣或術后惡心和嘔吐等副作用。此外,ET-26的藥代動力學特性也存在問題,如活性代謝產物的積累可能導致恢復延遲。
對ET-26的評估:作者認為,目前的證據表明ET-26可能不是一種有用的臨床藥物,至少在人類中是這樣。文章提出,也許是時候停止對依托咪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轉而開發(fā)新的麻醉藥物。
觀點和現象
對依托咪酯的依賴:盡管依托咪酯存在明顯的缺陷,但由于其在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方面的優(yōu)勢,它在臨床上仍然被廣泛使用。然而,作者認為這種依賴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存在更安全的替代品。
化學修飾的局限性:盡管對依托咪酯進行了化學修飾,但這些修飾并未能完全消除其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和肌陣攣。此外,新的衍生物在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方面也存在問題。
未來方向:作者建議,應該停止對依托咪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轉而關注開發(fā)新的麻醉藥物。文章引用了瑞典流行樂隊ABBA的歌詞,暗示與依托咪酯的“戀情”已經結束,是時候向前看了。
結論
文章的核心觀點是,盡管對依托咪酯進行了多年的化學修飾和臨床研究,但這些努力并未能產生一種在副作用和臨床效果上優(yōu)于現有替代品的藥物。因此,作者建議停止對依托咪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轉而開發(fā)新的麻醉藥物,以改善患者的臨床體驗和治療效果。
這篇文章是一項關于新型依托咪酯類似物——甲氧乙基依托咪酯鹽酸鹽(ET-26)的1期臨床試驗研究,旨在評估其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臨床效果和藥代動力學特性。
研究背景
依托咪酯的臨床應用與局限性:依托咪酯是一種具有顯著心血管穩(wěn)定性的靜脈全身麻醉藥。然而,它存在一些顯著的不利特性,包括抑制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合成、引發(fā)不自主肌肉運動、惡心和嘔吐,限制了其在不穩(wěn)定或危重病患者以及程序化鎮(zhèn)靜中的適用性。
依托咪酯類似物的開發(fā):幾十年來,研究者們致力于開發(fā)依托咪酯類似物,旨在保留其有利特性的同時消除副作用。MOC-依托咪酯和ABP-700(也稱為CPMM)是新開發(fā)的依托咪酯類似物。MOC-依托咪酯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快速起效的催眠作用、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和較少的皮質醇抑制;然而,其催眠效果極為短暫,可能因其快速的藥代動力學特性所致。ABP-700相較于MOC-依托咪酯和依托咪酯展現出更持久的高催眠效力。在1期臨床試驗中,ABP-700的單次注射或持續(xù)輸注均產生了快速起效的麻醉和快速恢復,且對ACTH刺激的皮質醇反應幾乎處于生理水平。但由于與ABP-700相關的顯著興奮效應(如不自主肌肉運動)令人擔憂。
研究方法
研究設計:本研究是一項1期、單中心、兩階段研究,包括序貫的1a階段(單盲、生理鹽水對照劑量遞增研究)和1b階段(頭對頭研究)。研究獲得了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和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并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和中國藥物試驗登記中心注冊。
參與者:研究納入了年齡18至45歲、BMI 19.0至24.0 kg/m²、體重≥50 kg、ASA身體狀態(tài)≤2級、生命體征正常、體檢、實驗室檢查數據(包括血漿總皮質醇,PTC)、12導聯心電圖和胸部X光檢查均正常的健康男性和女性。排除標準包括存在或既往有重大疾病、腎上腺功能不全、3個月內參與臨床試驗或1年內參與超過三項臨床試驗、藥物或酒精濫用、妊娠或哺乳。
藥物給藥:ET-26在給藥前被配制成10 mg/ml的濃度。在測試藥物給藥前,為參與者建立了外周靜脈通路(一個用于藥物給藥,一個用于血液采樣),并讓參與者在仰臥位休息,通過面罩吸入10 L/min的補充氧氣。實驗室內配備了麻醉機、監(jiān)測儀器、氣管插管套件、復蘇藥物、呼吸囊和面罩。在藥物注射前0.5小時開始乳酸林格氏液輸注,并持續(xù)至測試藥物注射后4小時,輸注速率為1-2 ml/kg/h。在實驗過程中,至少有兩名認證麻醉師進行準備、給藥、觀察和記錄。測試藥物的單次注射由未參與任何安全或效果評估的麻醉師執(zhí)行。
安全性與耐受性評估:安全性評估包括生命體征、心電圖(包括QTcF、PR間期和QRS間期)、不良事件(AEs)、體檢、實驗室檢查和ACTH刺激后的PTC(代表腎上腺皮質功能)。AEs根據MedDRA(版本24.1)記錄。AEs的嚴重程度使用不良事件通用術語標準(CTCAE)分類。由于興奮行為對于依托咪酯及其類似物較為常見,因此獨立調查了這些行為的后果和程度。
催眠效果評估:使用改良的觀察者警覺性/鎮(zhèn)靜評估量表(MOAA/S)、睫毛反射喪失(LELR)和雙頻指數(BIS)評估催眠效果。MOAA/S在藥物注射前5分鐘評估基線,然后在測試藥物注射開始后30秒和1分鐘重復評估,之后每1分鐘評估一次,直到MOAA/S連續(xù)三次返回5(如果出現鎮(zhèn)靜/催眠效果),或者直到30分鐘(如果沒有出現任何催眠效果)。LELR評估與MOAA/S同步進行。BIS值在測試藥物注射前10分鐘內的平均值被計算為基線;BIS持續(xù)監(jiān)測直到從鎮(zhèn)靜或無意識中完全恢復。
藥代動力學評估:在1a階段的1.6 mg/kg隊列和1b階段的所有隊列中進行了藥代動力學研究。ET-26及其主要代謝產物ET-26酸(ETA)在測試藥物注射后1、2、3、5、7、10、15、25、40分鐘以及1、1.5、2、3、4、6、8、24小時(1a階段)和1、5、10、15、30分鐘以及1、2、4、6、8小時(1b階段)獲取靜脈血樣。樣本處理遵循標準協議。使用非房室分析方法計算了包括Cmax、AUC0-t、AUC0-∞、AUC_%Extrap、Tmax、t1/2z、Vz、CLz、lz和MRT0-∞在內的參數。使用Phoenix WinNonlin 8.2.0軟件開發(fā)了血漿ET-26濃度的房室模型。
研究結果
參與者:共有119名參與者,其中58名完成了劑量遞增研究(1a階段),接受了ET-26(0.05-2.8 mg/kg)或生理鹽水(n=3-7);77名參與者中40名被納入1b階段(頭對頭研究),接受了依托咪酯0.3 mg/kg或ET-26 0.4、0.8或1.2 mg/kg(n=10)。
安全性與耐受性:ET-26組64名(85.9%)參與者共報告了303起AEs,其中4起為CTCAE 2級AEs;其余為1級。所有接受生理鹽水治療的10名參與者共報告了30起AEs,均為1級;對于依托咪酯,10名參與者共報告了51起AEs,其中2起為2級AEs,其余為1級。心動過緩、肌陣攣和注射部位疼痛經常被觀察到。心動過緩在生理鹽水、ET-26和依托咪酯組均有觀察到,大致均勻分布在各隊列中,大多發(fā)生在參與者休息時。心動過緩未導致不適或低血壓;因此,無需醫(yī)療干預。ET-26產生肌陣攣的總體發(fā)生率為60%,與安慰劑和依托咪酯的40%相比;ET-26在42名(53.8%)參與者中產生肌陣攣,平均持續(xù)時間為2.2(2.9)分鐘。所有接受依托咪酯治療的參與者均出現肌陣攣,其中10/10(100%)為CTCAE 1級;其中,20%涉及“廣泛”身體部位(2/10),70%“少數”(7/10),10%“小”(1/10)。接受ET-26治療的參與者中出現肌陣攣的比例從0.4到2.8 mg/kg不等(發(fā)生率從6%到100%),與依托咪酯相似:在藥物注射結束后的短時間內出現短暫、間歇性的骨骼肌運動,然后完全自發(fā)消失。在肌陣攣期間,自主呼吸和上氣道通暢性保持良好,無需治療。所有隊列的生命體征均保持在正常范圍內。
催眠效果:ET-26產生了劑量依賴性的催眠效果。在較低劑量(0.2-0.4 mg/kg)時,僅觀察到鎮(zhèn)靜;對于ET-26≥0.6 mg/kg,開始出現無意識;對于ET-26 0.7-2.8 mg/kg,所有參與者均出現無意識,起效時間≤2分鐘,持續(xù)時間隨劑量增加從2.3(1.2)分鐘增加到14.5(3.8)分鐘。MOAA/S、BIS和LELR顯示出類似模式。與0.8 mg/kg的ET-26相比,依托咪酯0.3 mg/kg產生了同樣快速起效(2.1[1.3]分鐘對比1.9[0.6]分鐘)和稍長持續(xù)時間(4.8[1.8]分鐘對比2.9[0.9]分鐘)的無意識。對于ET-26,產生無意識的ED50和ED95值分別為0.6 mg/kg(95% CI: 0.4-0.7)和0.8 mg/kg(95% CI: 0.7-1.4)。0.8 mg/kg被認為是產生無意識的推薦劑量,并且在催眠效果方面與依托咪ête0.3 mg/kg相當。所有ET-26隊列的總出項質量測試得分從97.8(2.0)到100.0(0.0),與依托咪酯的98.8(3.1)和生理鹽水的99.7(0.7)相比。ET-26從0.4 mg/kg開始減少疼痛誘發(fā)的身體運動。隨著劑量的增加,無疼痛誘發(fā)運動的發(fā)生率增加,在ET-26 2.4 mg/kg時達到100%。
腎上腺皮質反應:ACTH刺激后的PTC反應在生理鹽水或0.05-0.4 mg/kg的ET-26后保持正常(PTC >500 nM);對于0.6-0.8 mg/kg的ET-26,PTC在0.5小時略有下降,但恢復并>500 nM;對于1.6 mg/kg及更高劑量的ET-26,PTC在0.5小時低于基線,并在3-4小時緩慢返回基線。相比之下,依托咪酯在5小時后使PTC下降至基線的約50%。對于2.4和2.8 mg/kg的ET-26以及0.3 mg/kg的依托咪酯,出現了負的AUCPTC。在1b階段,0.8 mg/kg ET-26的AUCPTC大于0.3 mg/kg依托咪酯(614[454]對比-932[555] h nM)。
劑量-效應關系:隨著劑量的增加,鎮(zhèn)靜、無意識、無疼痛反應和腎上腺功能不全的發(fā)生率增加,肌陣攣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增加。產生鎮(zhèn)靜、無意識、無疼痛反應和腎上腺功能不全的ED50劑量(95% CI)分別為0.2(0.1-0.4)、0.6(0.4-0.7)、0.8(0.6-1.1)和1.1(0.8-1.4)mg/kg。這些事件的ED95值分別為0.5(0.3-2.1)、0.8(0.7-1.4)、1.7(1.2-4.6)和2.2(1.6-5.1)mg/kg。
藥代動力學:隨著劑量的增加,ET-26和ETA的血漿濃度增加。進行了非房室分析,但未能成功開發(fā)三室模型。兩室模型更適合于0.4-1.2 mg/kg ET-26的單次注射。非房室分析顯示ET-26和ETA的線性藥代動力學特性。暴露增加的比例略高于劑量增加的比例。Tmax值對于0.4、0.8、1.2和1.6 mg/kg的ET-26相似(約1.2分鐘),但隨著劑量的增加,Cmax從586增加到3333 ng/ml。AUC0-t和AUC0-∞也隨著ET-26劑量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結論與展望
綜合本次臨床試驗結果,ET - 26 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耐受性良好,最大耐受劑量可達 2.8mg/kg,且在麻醉效果方面具有快速起效、短效的特點,能夠滿足臨床麻醉對藥物作用時間的要求。在心血管和呼吸穩(wěn)定性方面,與前期動物研究結果一致,在人體中也表現出了較好的穩(wěn)定性,能夠維持志愿者的生命體征穩(wěn)定,降低了麻醉過程中的風險。
然而,ET - 26 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肌陣攣和注射痛的發(fā)生率較高,雖然這些不良事件大多為短暫且可自行緩解,但仍會影響患者的麻醉體驗和臨床應用的便利性。在腎上腺皮質功能抑制方面,雖然較依托咪酯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優(yōu)化。
與現有的其他麻醉藥物如丙泊酚或瑞馬唑侖相比,ET - 26 在副作用和整體性能上尚未表現出明顯的優(yōu)勢。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目前可能需要重新審視依托咪酯及其衍生物的研發(fā)方向,或許應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開發(fā)全新的麻醉藥物上,而不僅僅局限于對依托咪酯結構的修飾和改進,以尋求在麻醉效果、安全性和副作用等方面都更為理想的藥物,滿足臨床日益增長的需求。
原文標題 : BJA華西!依托咪酯及其衍生物:是時候說再見了嗎?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