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京東美團“搶人”大戰(zhàn):搞“雙職工”待遇?!

2025-04-22 09:23
無人車來也
關注

引言

4月21日,京東外賣一封《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引發(fā)輿論關注,其中最引人注意是一條看似“跨界”的條款:

所有騎手的配偶可優(yōu)先獲得京東全職崗位,如快遞員、保潔等,實現(xiàn)“雙職工”待遇。

但就在人類騎手歡呼時,無人配送車們可能正躲在充電樁后冷笑:"你們卷吧,等我們成本降到5毛錢一單,看誰還搞'夫妻店'這套。"

這場"搶人大戰(zhàn)"背后,藏著兩個終極問題:

1. 當京東美團開始比誰更"像人",無人車的機會來了?

2. 未來外賣是"人類溫情派"勝出,還是"鋼鐵性價比派"通吃?

無人車來也(公眾號:無人車來也)和大伙兒聊聊這個事!

(參考閱讀請點擊:

《中美無人配送車誰更牛?菜鳥順豐京東們正在復制“特斯拉時刻”, 無人車來了?》)

一、京東“家庭套餐”:打響騎手爭奪第一槍

先說說京東,這哥們兒可真是大手筆,直接甩出一封《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信里的內容那叫一個震撼。

大家都知道,外賣騎手們平時風里來雨里去,社保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京東呢,先是宣布為全職騎手全額繳納五險一金,這一招就已經讓不少騎手心里暖乎乎的了。

可京東還不滿足,又來了個“王炸”——所有騎手的配偶可優(yōu)先獲得京東全職崗位,像快遞員、保潔這些崗位隨便挑,實現(xiàn)“雙職工”待遇。

這就好比給騎手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不僅自己有了保障,連家人的工作也解決了。

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給騎手們送上了一套“家庭豪華套餐”,誰看了不心動呢?

京東這一招可不是瞎來的。

原來,之前競爭對手被指強制騎手“二選一”,導致部分騎手收入驟降16% - 25%。

京東瞅準了這個機會,承諾“被競對封殺的騎手收入不降”,還把福利延伸到騎手家庭,這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啊!

從成本上看,以月薪8000元為例,京東每月為每名騎手額外承擔約3696元社保成本,若疊加配偶崗位的人力開支,單個騎手家庭的總成本可能突破萬元。

但京東有自己的小算盤,它以自營物流為基礎,將騎手納入正式用工體系,通過“五險一金 + 配偶就業(yè) + 職業(yè)晉升”構建長期雇傭關系。

這就像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想通過提升勞動者權益,瓦解對手以“算法壓榨”維持的低成本模式。

二、美團“小步快跑”:試水應對顯無奈

再看看美團這邊,面對京東的攻勢,它也沒閑著。

美團已經選擇在福建泉州、江蘇南通試點養(yǎng)老保險補貼,目前已經覆蓋約2.2萬名騎手。

這就像是在給一部分騎手“發(fā)糖”,可大部分騎手還在眼巴巴地看著。

美團也有自己的苦衷,它旗下有500萬騎手,其中超七成為眾包人員。要是全面轉為雇傭制,人力成本將激增70%以上。

所以美團只能采取“試點先行 + 成本控制”的策略,短期緩解輿論壓力。

隨著京東重磅政策出臺,下一步美團可能要接著出招,用更大的力度、更寬的幅度吸引外賣小哥!

沒辦法,這個行業(yè)太卷了,不搶人就玩不轉了!

有網友說:“終于有企業(yè)把騎手當人而不是耗材!東哥還是比有些資本家有良心的,如果配偶能進京東,我立刻跳槽”。

也有外賣小哥質疑:“‘雙職工’聽著美好,但快遞員和保潔都是高強度崗位,這豈是讓一家人綁定在低端職業(yè)鏈上?”

三、行業(yè)影響:“流量戰(zhàn)爭”轉向“制度競爭”

這場京東和美團的“搶人大戰(zhàn)”,可不只是兩家企業(yè)的事兒,它對整個外賣行業(yè)的影響那可是深遠的。

京東通過“五險一金 + 家庭就業(yè)”重新定義騎手價值,這就好比是在外賣行業(yè)里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倒逼對手反思“算法至上”的舊秩序。

而美團呢,如果不能破解靈活用工與權益保障的悖論,可能面臨騎手流失與輿論聲討的雙重危機。

這就好比是一場賽跑,京東已經跑在了前面,美團要是再不加快腳步,可就要被遠遠甩在后面了。

四、無人駕駛配送車:是“吃瓜群眾”還是“超級玩家”?

說了這么多,那這場“搶人大戰(zhàn)”對無人駕駛配送車有啥挑戰(zhàn)和機遇呢?

先說挑戰(zhàn)。

京東和美團為了爭奪騎手,都在不斷提高騎手的待遇,這就意味著人力成本在增加。

對于無人駕駛配送車來說,原本可能因為人力成本高而有機會大規(guī)模推廣,但現(xiàn)在企業(yè)有了更多的人力選擇,可能會放緩對無人駕駛配送車的投入。

比如說,原本企業(yè)計劃在某個區(qū)域投放100輛無人駕駛配送車,現(xiàn)在因為騎手待遇提高了,覺得用騎手也能滿足需求,可能就只投放50輛了。

而且,騎手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和客戶群體,他們對周邊環(huán)境非常熟悉,能夠靈活處理各種突發(fā)情況。

無人駕駛配送車雖然技術不斷進步,但在面對復雜的城市交通和各種特殊情況時,可能還不如騎手們得心應手。

這就好比是一場考試,騎手們已經是“學霸”了,無人駕駛配送車還在努力“及格”呢。

不過,挑戰(zhàn)背后也藏著機遇。

京東和美團的這場大戰(zhàn),讓企業(yè)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

無人駕駛配送車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優(yōu)勢,長期來看,是企業(yè)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選擇。

就像京東,雖然現(xiàn)在為騎手投入了大量成本,但如果能通過無人駕駛配送車實現(xiàn)部分配送任務的自動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成本壓力。

另外,這場大戰(zhàn)也推動了外賣行業(yè)從“流量戰(zhàn)爭”轉向“制度競爭”,企業(yè)更加注重員工權益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無人車的"進化路線":

2025年:封閉園區(qū)、鄉(xiāng)鎮(zhèn)等簡單場景普及;

2027年:城市非機動車道合法化;

2030年:與人類騎手"搭班"——機器人送標準化訂單,人類處理特殊需求。

未來外賣可能變成"滴滴打車"模式——發(fā)單時勾選"要人類"或"要無人車",后者便宜2元。

總之,無人車來也(公眾號 :無人車來也)認為,這是一場沒有輸家的游戲,這場博弈的終局可能是:京東用高福利綁定優(yōu)質騎手,主打高端市場;美團被迫跟進京東福利,同時偷偷布局無人車;無人車廠商:你們打架我撿漏,等成本降到5毛錢/單通吃。

正如某投資人所說:"短期看人力,中期看政策,長期看技術。"

親!你說呢?

       原文標題 : 京東美團“搶人”大戰(zhàn):搞“雙職工”待遇?!無人駕駛配送車是“吃瓜群眾”還是“超級玩家”?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