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自動駕駛供應鏈內(nèi)幕:Tier1與Tier2,誰是幕后黑手,誰在躺贏?

2025-03-27 15:59
無人車來也
關注

引言

最近自動駕駛技術那可是一路狂飆,越來越多的城市都在試點無人駕駛。但你們知道嗎?在這看似酷炫的自動駕駛背后,有兩個關鍵角色,Tier1(一級供應商)和Tier2(二級供應商),它們就像兩個神秘的武林高手,在幕后操控著整個局勢。今天,無人車來也(公眾號:無人車來也)就來好好扒一扒它們的故事。(參考閱讀請點擊:《美國加州發(fā)布自動駕駛卡車法規(guī)草案,未來道路安全和供應鏈彈性的重要一步》)

一、Tier1與Tier2:汽車圈里的“導演”與“特效團隊”

Tier1供應商是直接向整車廠(OEM)提供完整產(chǎn)品或服務的企業(yè)。Tier2供應商主要為Tier1提供技術支持、零部件或原材料。

如果把造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比作拍電影,Tier1就是那個拿著劇本指揮全場的導演,而Tier2則是躲在幕后、把導演的瘋狂想法變成現(xiàn)實的特效團隊。

舉個例子: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FSD,看似是馬斯克在臺上吹牛,但背后藏著博世(Tier1)的域控制器和英偉達(Tier2)的Orin芯片。

——博世負責把芯片、傳感器、算法打包成整車廠能用的“全家桶”,而英偉達則專注把芯片算力從PPT吹的“200TOPS”變成實際能跑通復雜路況的真貨。

1. Tier1的生存法則:既要當保姆,又要當背鍋俠

Tier1的日常就是被車企往死里卷。

比如某新勢力汽車品牌推新款L9,要求德賽西威(Tier1)在3個月內(nèi)把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塞進一個巴掌大的域控制器,還得保證零下40℃不罷工。

德賽西威的工程師一邊熬夜改設計,一邊瘋狂call Tier2:“老哥,你家的激光雷達芯片功耗再降5%行不行?”

更慘的是,車企現(xiàn)在連“黑盒”都不讓用了。

以前博世賣ESP系統(tǒng),車企根本不管里面代碼怎么寫,能用就行,F(xiàn)在蔚來搞全棧自研,直接對Tier1放話:“把底層代碼給我扒開,我要自己改剎車邏輯!”

逼得博世連夜成立“開放合作部”,專門給車企遞螺絲刀。

2. Tier2的逆襲:從備胎到甲方爸爸

Tier2曾經(jīng)是供應鏈里的“小透明”,但自動駕駛時代徹底改寫劇本。

比如激光雷達公司禾賽,原本只是給Tier1供個激光發(fā)射模塊(Tier2),結果發(fā)現(xiàn)車企寧可繞開Tier1直接下單:“別整那些中間商了,我給你10萬臺訂單,但價格必須砍30%!”

最狠的是芯片廠。

英偉達靠著Orin芯片橫掃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市場,2024年全球市占率沖到67%。

車企排隊上門求芯片,甚至愿意簽“不平等條約”——提前18個月打款,還不準催交貨期。

一位新勢力采購總監(jiān)吐槽:“以前我們挑芯片,現(xiàn)在是芯片挑我們,英偉達銷售的朋友圈都透著凡爾賽!”

二、供應鏈戰(zhàn)爭:特斯拉掀桌子,華為搞偷襲

1. 馬斯克的“砍刀哲學”:干掉Tier1,我自己來!

特斯拉Model 3的電子電氣架構只有3個域控制器,線束長度從Model S的3公里砍到100米。

怎么做到的?

答案簡單粗暴:把原本屬于博世、大陸的活全搶了!

比如熱管理系統(tǒng),傳統(tǒng)車企買Tier1的打包方案要2000美元,特斯拉自己設計+找Tier2代工,成本壓到800美元。

馬斯克甚至得意洋洋曬賬單:“我們的供應鏈成本比豐田低40%,秘訣就是讓Tier1滾蛋!”

2. 華為的“農(nóng)村包圍城市”戰(zhàn)術

當博世還在糾結要不要開放代碼時,華為直接掏出“全家桶”:激光雷達(速騰聚創(chuàng)Tier2供貨)+MDC計算平臺(自研)+鴻蒙座艙(整合國產(chǎn)Tier2)。

最騷的是商業(yè)模式——不賣硬件,按自動駕駛里程收費。

比如某界,每跑1公里華為收0.1—0.5元,車企瞬間從“買設備”變成“租服務”。

一位傳統(tǒng)Tier1高管哀嘆:“這玩法簡直降維打擊,我們倉庫里堆滿賣不出去的毫米波雷達!”

三、血腥案例:Tier2熬成婆,Tier1哭暈廁所

案例1:華安鑫創(chuàng)的“備胎轉正記”

這家曾經(jīng)給Tier1打雜的屏幕廠(Tier2),靠著綁定京東方瘋狂內(nèi)卷:

別人家車機屏賣500美元,它直接砍到200美元,還附贈“沙漠高溫不黑屏”的Buff。

華安鑫創(chuàng)2024年拿下比亞迪百萬訂單,股價一年漲了300%,氣得老東家華陽集團在廁所抹淚:“當年的小弟,現(xiàn)在比我還會舔車企!”

案例2:Mobileye的“屠龍少年變惡龍”

曾經(jīng)Mobileye的EyeQ芯片壟斷L2市場,Tier1們跪著求合作。

結果2023年它突然翻臉,繞過Tier1直接找車企:“親愛的蔚小理,買我的芯片送算法哦~”

Tier1博世當場傻眼,倉庫里價值10億歐元的自研算法瞬間變廢紙?

四、未來戰(zhàn)場:沒有永遠的Tier1,只有永遠的“真香”

1. 車企的“渣男”邏輯:既要又要還要

某新勢力汽車最新招標文件暴露野心:要求域控制器供應商(Tier1)必須用國產(chǎn)Tier2的芯片,同時開放所有接口供自研算法接入。

一位參與競標的工程師吐槽:“這相當于讓我媳婦和我室友同居,還得保證孩子長得像我!”

2. Tier0.5的崛起:卷出新高度

當Tier1和Tier2還在撕逼時,地平線這類“超級供應商”直接化身Tier0.5——既給車企做芯片(Tier2),又幫Tier1寫算法(搶Tier1飯碗),最后還要抽成自動駕駛服務費。

業(yè)內(nèi)人士戲稱:“這哪是供應商?簡直是供應鏈里的拼多多,砍完一刀還有一刀!”

3. 終極預言:2030年供應鏈圖景

Tier1:要么轉型成“車企代工廠”(比如富士康造車模式),要么淪為“系統(tǒng)集成外包商”

Tier2:核心技術派(如激光雷達芯片廠)將直接與車企聯(lián)姻,剩下的淪為“白菜價血汗工廠”

車企:全行業(yè)上演“馬斯克模仿秀”,自研比例從30%卷到80%,然后集體發(fā)現(xiàn)——“原來最賺錢的還是賣保險!”

五、結語:供應鏈沒有童話,只有“真香”與“活該”

當華為車BU員工曬出百萬年終獎時,博世蘇州的工程師正在為裁員名單失眠。這場自動駕駛供應鏈戰(zhàn)爭沒有溫情脈脈,只有赤裸裸的性價比搏殺。

但換個角度看,正是這種血腥競爭,讓中國車企用上了全球最低價的激光雷達、最卷的車機芯片。

下次當你感嘆自動駕駛真便宜時,請記。每一個省下的5000塊,都是Tier1的淚和Tier2的肝!

總之,無人車來也(公眾號:無人車來也)認為,自動駕駛時代,別問Tier1和Tier2誰更重要,就像別問倚天劍和屠龍刀哪個更鋒利。在這個算力即權力、數(shù)據(jù)即石油的時代,唯一確定的是:今天捅刀子的人,明天可能要和你喝交杯酒!親!你說呢?

       原文標題 : 自動駕駛供應鏈內(nèi)幕:Tier1與Tier2,誰是幕后黑手,誰在躺贏?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汽車網(wǎng)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