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什么時候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
2
落地是一門學問
自動駕駛在什么場景落地,也是一門學問,甚至決定未來與生死。
輕舟智航下場的第一個賽道是無人小巴,做L4解決方案提供商,后續(xù)還有巴士系列產品以及其他L4商業(yè)化產品。目前,其龍舟ONE自動駕駛小巴在蘇州、深圳、武漢等6城市啟動常態(tài)化運營。
其實,與行業(yè)相比,2019年3月成立的輕舟智航算是一個遲到者。在《中國企業(yè)家》的報道中,他們曾在重卡、快遞小車等場景踟躕,小范圍還有“非常激烈的探討”。輕舟智航合伙人、商務副總裁郝景山也沒有掩飾,“因為方向一旦選錯,大家可能就會一入侯門深似海!
場景并非是隨意選擇的結果,這與公司創(chuàng)始團隊的核心能力、技術積累、過往經歷等因素息息相關。
嬴徹科技是一家干線自動駕駛卡車運營商,其CEO馬喆人告訴36氪,“我們覺得每一個場景的技術路線上還是有相當大的不同、要有相當大的研發(fā)資源的付出!币虼耍鴱乜萍疾豢紤]做港口、礦區(qū)、工業(yè)園區(qū)等場景。
更多公司則是嘗試布局多種場景。
拿小馬智行來說,已經從乘用車擴展至卡車。紅杉資本是小馬智行的投資人,其全球執(zhí)行合伙人沈南鵬與他的另外兩名合伙人,曾專門與小馬智行開過電話會,討論是否要做卡車。紅杉中國合伙人周逵回憶稱,當時他們主要評估的是,如果做小馬智行有多少資金、資源,到底是挖一個團隊還是自己做。
最終,小馬智行決定要做,而且是從內部抽調人力。根據(jù)《中國企業(yè)家》描述,從基礎工作到在城市主干道路、工業(yè)園區(qū)道路的常態(tài)化測試,一共用了16周。
不過,據(jù)《晚點 LatePost》報道,小馬智行已將卡車自動駕駛研發(fā)團隊并入乘用車研發(fā)團隊。
卡車部門自動駕駛技術總負責人潘震皓、國內自動駕駛 PnC(規(guī)劃與控制)組負責人孫浩文已在調整后離職。
小馬智行向媒體回應稱,將持續(xù)聚焦兩大業(yè)務核心,乘用車領域以及商用車領域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fā),未來將持續(xù)增加對卡車業(yè)務的投入。
面對市場變化,調整在所難免。2019年,馭勢科技也將業(yè)務重心,從無人公交轉至機場、工廠物流。
其實,馭勢科技創(chuàng)始人、CEO吳甘沙并不甘心。他的觀察是,自動駕駛技術可以通用,但商業(yè)化要分場景。因此,他們的策略是一棧式研發(fā)中臺,具體場景結合研發(fā)進展,在包括機場、工廠物流在內的各個產品線推出產品。目前,馭勢科技在武漢嘗試Robotaxi,同時推動無人公交與無人配送等場景。
與吳甘沙的觀點類似,在文遠知行創(chuàng)始人兼CEO韓旭看來,Robobus與Robotaxi的技術通用性遠大于差異性,基本上是一套技術支持兩個平臺,差異性微小,未來誰掌握真正的自動駕駛平臺化技術,誰就會是王者。韓旭認為,未來無人駕駛小巴車和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化。
年初,韓旭曾透露,文遠知行與宇通集團共同研發(fā)的全無人駕駛小巴預計2021年會商用。
2017年,百度Apollo提出,主要聚焦三類:高速公路行駛場景、自動代客泊車場景、卡車或商用車的自動駕駛。如今,百度也在乘用車、Robotaxi、Robobus、智能貨運等領域發(fā)力。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4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4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