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國內車企的馬太效應空前加劇,新一輪洗牌開始

2020-12-13 19:12
車門視車
關注

眾泰、拜騰、博郡等相繼宣告破產后,這些車企沒能撐到元旦,也從邊緣化品牌走向破產重整,國內車企的馬太效應空前加劇。

11月11日,長江汽車被爆破產前清算,目前已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作為國內第五家獲得工信部發(fā)改委“雙資質”的新能源車企。自2016年發(fā)布小型逸酷后,長江汽車在新品方面動作緩慢,相關信息十分稀少。反而從2017年開始有關長江EV停工離職的負面報道不斷。2018年北京車展長江EV終于湊齊3款概念車和6款純電商用車,但依舊沒有對品牌樹立起到太大作用。2019年7月,長江汽車被爆出工廠欠薪員工維權。正如外界預測的,長江汽車最終因資金不足被迫申請破產。

11月13日,一天內東風裕隆納智捷和華晨汽車兩大車企又被爆出申請破產。當天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表示已在浙江法庭申請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日前,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也進行了工商注銷,處于邊緣化的納智捷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早已無人問津。

11月20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請,標志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需要說明的是,此次破產只涉及華晨汽車的自主品牌部分。

緊接著今年12月份眾泰新能源同樣被正式申請破產清算,這已經是近一個月時間內第四家自主車企宣布破產。不同于造車新勢力,眾泰新能源算得上是很早入局中國市場的新能源品牌。早在2008年眾泰就開始著手新能源汽車研發(fā)、生產和銷售,同年還推出了首款純電動車型眾泰2008EV。自此之后眾泰新能源很快進入良性發(fā)展中,幾乎每年都推出新款純電動車型。據(jù)悉,截止到2017年,眾泰新能源已累計銷售超過9萬輛,占全國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總體銷量的18%。

自此之后,眾泰銷量開始下滑,新能源銷量也沒有起色。從現(xiàn)有公布的銷量數(shù)據(jù)看,2020年眾泰新能源單月銷量僅維持在110輛左右。銷量表現(xiàn)差,再加上負面新聞不斷,最終以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被申請破產清算。

從近期已經申請破產的四家車企看,無疑是在釋放一種信號: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開始又一輪的洗牌。

近兩年來,國內汽車市場并不景氣,整體銷量呈現(xiàn)連續(xù)下滑。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后,國內大中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和家庭擁車率已經飽和,新購用戶日益減少。中國車市已經由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優(yōu)勝劣汰的主旋律越來越快?梢哉f,對于邊緣汽車品牌而言,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而這一過程最直觀的感受便是車市競爭異常激烈,行業(yè)洗牌愈發(fā)頻繁。對于自主品牌而言,吉利、長城、長安等傳統(tǒng)車企已經扎穩(wěn)腳步,擁有可觀的市場銷量。對于合資品牌而言,像大眾、豐田、本田等保有量大、品牌忠誠度高的品牌,也可憑借龐大固有用戶群體,在國內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反觀品牌知名度不高的邊緣品牌,力帆、海馬、獵豹、華泰、觀致等為代表的車企,不僅無法獲得新用戶的支持,原本積累的少量老用戶也會逐漸流失,生存空間必將受到嚴重擠壓。

究其根本,這些已經宣布破產或是處于邊緣的車企,往往沒有過硬的技術和產品,以至于產銷量和保有量一直不高,久而久之知名度和口碑也會急速下滑。沒有銷量支撐的車企很快陷入資金不足窘境,最終只能被迫退場。

長安汽車執(zhí)行副總裁譚本宏曾表示,“中國的汽車產業(yè)已經進入了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強,弱者面臨的壓力將會更大。優(yōu)勝劣汰更加明顯,中國汽車品牌50%我認為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發(fā)展,那些沒有產品競爭力的車企會加速暴露,裸泳之下的邊緣車企,最終命運只能是被市場淘汰。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汽車網(wǎng)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