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未來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有多大?
吉利回歸A股進入倒計時。
9月1日,吉利汽車發(fā)布公告稱,該公司科創(chuàng)板IPO申請已經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發(fā)出的確認受理函,這意味著科創(chuàng)板開市一周年,終于迎來了整車第一股。
與廣汽、長城、東風、北汽、比亞迪等在港股上市的車企比起來,吉利是回歸A股較晚的一個。從2005年港股上市到2020年回歸A股,吉利汽車耗費了整整15年時間。
15年里,吉利有許多機會回歸A股,但都不為所動,而在一邊靜觀廣汽長城們轟轟烈烈搭建A+H上市平臺。這一次,吉利怎么就動心了?
在回歸A股之后,作為中國民營企業(yè)成長典型的吉利,下一步又有什么計劃?
快速擴張 風光之下承壓不小
吉利汽車這些年無比風光。
自收購沃爾沃、并成功盤活這個瑞典豪華汽車品牌之后,吉利汽車就走上了“車”生的巔峰。
銷量上,從2017年開始,吉利汽車一舉擊垮穩(wěn)坐“自主一哥”寶座多年的長安汽車,三大品牌分別以124.7萬輛 、150.1萬輛和136.2萬輛的銷量連續(xù)三年問鼎自主銷冠。
品牌布局上,除了銷量主力吉利、領克,有通過收購而來的沃爾沃、路斯特、寶騰,還有楓葉、極星、幾何、Smart等新能源品牌,旗下子品牌數(shù)量多達十幾個。
在燃油車領域,吉利對標斯柯達和捷達,領克對標大眾,沃爾沃對標奧迪,路斯特對標保時捷;在商用車領域,吉利通過遠程汽車、倫敦出租車公司對標大眾商用車;在新能源領域,楓葉、極星、幾何、Smart 4個品牌覆蓋高中低各個細分市場。這樣大而全的全領域布局,在中國車企中絕無僅有。
甚至,吉利控股還通過Terrafugia(太力飛車)及Volocopter兩家公司布局空中出行服務領域,“上天入地”無所不及。
但在這些光鮮成果和數(shù)據背后,吉利控股也有難言之隱,那就是快速癟下去的錢袋子。
收購沃爾沃、寶騰(49.9%股份)、路特斯(51%股份),入股戴姆勒(9.69%股份),與戴姆勒合資運營Smart,多年連續(xù)買買買,花費不菲,其中光收購戴姆勒9.69%的股份就花了90億美元(近570億人民幣)。
研發(fā)投入上,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的投入分別為56.46億元、61.79億元、54.51億元和 21.84億元,累計支出194.6億元。
光2019年一年,吉利辦的大事就包括:
投資90億元在武漢開設新廠生產路特斯汽車;
與戴姆勒成立合資公司聯(lián)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雙方各持股50%;
總投資約30億元的新能源電池研究院項目簽約落戶嘉興秀洲國家高新區(qū);
吉利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將與LG化學成立動力電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88億美元(約12.8億人民幣),雙方各持股50%;
投資德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
與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在杭州啟動高端專車“耀出行”, 雙方各持股50%。
加上最近幾年新推出的領克、幾何、楓葉等子品牌,吉利從以前品牌、產品相對單一的民營企業(yè),已經成長為家大業(yè)大的準世界級汽車集團。
但是,快速的擴張也給吉利帶來資金上的巨大壓力。
與此相對應的是,國內車市由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銷量連續(xù)兩年下滑,加上突發(fā)疫情的影響,即使是“自主一哥”吉利汽車也深受影響。
2017-2019年度,吉利汽車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4.93億元、124.63億元、82.15億元,其中2019年大幅下滑35%。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的沖擊下,吉利汽車凈利潤只有約23億元,同比大跌43%。吉利汽車還在年報中表示今年會成為集團有史以來最困難的一年,同時將今年銷量目標下調了6%。
雖然吉利汽車目前還擁有190億元以上的現(xiàn)金儲備,但后續(xù)產品研發(fā)、品牌運營甚至收購項目都需要不小的支出,加上家大業(yè)大,十幾個品牌嗷嗷待哺,在2020年凈利潤大跌的情況下,吉利必須有更長遠的打算。
擴寬融資渠道,優(yōu)化資本結構,是吉利不得不為的一步棋。
回歸A股,是吉利汽車目前最好的選擇。
根據《關于創(chuàng)新試點紅籌企業(yè)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相關規(guī)定,已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yè),若要申請在境內發(fā)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其市值須滿足兩類標準之一:一是市值不低于2000億元人民幣;二是市值在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fā)、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較強,同行業(yè)競爭中處于相對優(yōu)勢地位。
這一政策,為已經掌握了底盤、動力總成、新能源、智能駕駛等領域核心技術的吉利汽車回歸A股市場提供了條件。
截至9月2日收盤,吉利汽車在港股的總市值為1732.99億港元(合人民幣1526.4億元),此次申請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滿足的標準是第二類。
根據招股說明書,吉利汽車擬發(fā)行不超過17.32億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占發(fā)行后股份總數(shù)不超過15%。本次發(fā)行股票種類為人民幣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0.02港元。
此次登錄國內科創(chuàng)板,吉利汽車擬募集資金204.25億元,其中200億元將用于新車型產品研發(fā)、前瞻技術項目研發(fā)、產業(yè)收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分別將使用募集資金80億元、30億元、30億元和60億元。
也就是說,研發(fā)將占去募集資金的大頭。
“面對全球汽車產業(yè)變革和復雜嚴峻的國際經貿形勢,吉利汽車需要不斷的加大研發(fā)投入,持續(xù)提升、保持公司的創(chuàng)新性和技術優(yōu)勢。”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安聰慧此前曾公開表示,吉利汽車正在加速向科技公司轉型。
30億元用于產業(yè)收購項目,說明吉利的買買買并未劃上句號,也可能已經用了意向目標。
近幾年,但凡有車企/品牌爆出將被收購的傳聞,比如阿斯頓·馬丁、賓利、拜騰、力帆,買家之中幾乎都有吉利。
最近炒得最為沸沸揚揚的就是收購力帆,據稱力帆股份將僅保留摩托車板塊業(yè)務,其余部分將由吉利汽車接盤,雖然當事雙方都予以否認,但仍然止不住輿論界的各種揣測。
吉利預留30億元的產業(yè)收購項目費用,未必用在力帆身上,但相信吉利的收購之路仍會繼續(xù),而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將是其接下來布局的重點。
此外,吉利還預留了60億元補充流動資金,也表明吉利對目前的現(xiàn)金儲備不夠滿意,擁有十幾個子品牌的吉利,無論是品牌運營、產能擴張還是渠道拓展,都將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作為一家準世界級汽車制造公司,吉利的野心遠不止于此,而是要做國際一流汽車企業(yè),同時也是出行科技企業(yè)。
登錄科創(chuàng)板、回歸A股,只不過是吉利汽車遠大夢想的小小一步棋,但吉利的新一輪擴張計劃,將由此揚帆啟航。到時,我們將看到吉利更多的籌謀布局和具體行動。
船大掉頭難,吉利汽車未來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也會更大,但愿李書福能走好每一步棋。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5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6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