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汽車爆發(fā)債務危機
更難的日子還在后面
合資公司華晨寶馬,在華晨系中的重要性無人能及。
2003年成立后,憑借成功引入寶馬3系、5系以及寶馬X1系,華晨寶馬的銷量和利潤一路高漲,僅2015年到2019年,它創(chuàng)造的凈利潤就分別達到38.2億、39.9億、52.3億、62.4億、76.2億元,合計超過200億元,是華晨汽車名副其實的“現(xiàn)金奶!。
自2011年以來,華晨寶馬每年貢獻的凈利潤占比高達90%以上,如果不是華晨寶馬,華晨汽車的財報不知道要難看多少倍。2019年,剔除掉其凈利潤, 華晨中國其他業(yè)務凈利潤虧損10.64億元。
華晨集團一直強調,華晨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用市場換來了技術的中國汽車企業(yè)”,但事實是,華晨除了引進寶馬的發(fā)動機生產(chǎn)線,并沒有在底盤、發(fā)動機、變速箱以及智能化、新能源等領域做大力研發(fā),始終缺乏自主研發(fā)能力。整個華晨系缺乏核心技術支撐,不僅沒有邁上新的高度,反而讓中華和金杯品牌日漸衰落。
2018年,華晨與寶馬簽署協(xié)議——2022年前,寶馬將從華晨汽車收購華晨寶馬25%的股權,屆時華晨的占股將減少到25%。這就是說,到2022年,華晨汽車從華晨寶馬拿到的利潤將大幅減少。
于華晨汽車而言,更難的日子還在后面。
華晨汽車如今已經(jīng)被工信部取消了新能源汽車生產(chǎn)資質,未來華晨很難涉足新能源領域。在車載互聯(lián)、自動駕駛等方面,華晨更是無所作為。當2022年股權交割完成,華晨汽車如何盈利,如何削減債務,都是未知數(shù),破產(chǎn)重組
華晨作為遼寧省重點國企,地方政府和銀行不會讓它倒掉,也會動用各種手段緩解它的流動性困難。
但如今,國內汽車市場早已飽和,各家車企在技術、研發(fā)能力方面越來越兩級分化,消費者也對品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如果華晨汽車不能在產(chǎn)品和品牌上“翻身”,早晚會被市場淘汰,華晨中國、新晨中國動力等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免不了成為更多投資者拋售的對象,最終淪為“仙股”。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5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產(chǎn)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一季度汽車產(chǎn)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6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