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庫克的終極目標:用著iPhone,戴著iWatch,開著iCar

2018-10-24 09:10
AI銳見
關注

蘋果造車,有利有弊

弊的一面顯而易見。

首先,蘋果公司“史無前例”的“有組織、有預謀”一連串挖人事件對一些科技公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015 年,美國知名電池制造商 A123 Systems 一紙訴狀將蘋果告上了法院,原因是蘋果對其研發(fā)部門「有組織」的挖角行為嚴重影響了他們手頭的研發(fā)工作。

這起訴訟共涉及 5 名 A123 Systems 的工程師、還包括 23 項專利。其中一名工程師 Mujeeb Ljaz 還曾擔任 A123 Systtems 的 CTO 職位,A123 Systems 指責他在其中扮演了幫助蘋果挖角的角色。

庫克的終極目標:用著iPhone,戴著iWatch,開著iCar

在蘋果公司三個月的“死纏爛打”之后,A123 Systems同意與之和解。

之后,蘋果又受到了不勝挖角之煩的“硅谷鋼鐵俠”馬斯克的一通史詩級嘲諷:他們(蘋果)雇走了我們炒了的人,而我們總是玩笑地叫它們是‘特斯拉的墳場’。說真的,如果你在特斯拉混不下去了,那你就去蘋果干活吧。

最重要的是:蘋果造車將對傳統(tǒng)汽車行業(yè)造成更大的沖擊。首先,如果不能在傳統(tǒng)的硬件制造和供應鏈上擋住蘋果,傳統(tǒng)車企就需要在蘋果擅長的領域與之展開競爭,比如自動駕駛,汽車OS+應用生態(tài),芯片,AI,AR和VR。

上述所說的每個領域都是“燒錢”的項目,要想做好,都得投入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美金。

說到錢,蘋果公司最不缺的可能就是錢了。

為啥蘋果公司造車項目保密工作做的好,因為,人家不差錢啊,不用到處找投資。再聯(lián)想一下最近天天上頭條的賈躍亭,為啥說他“PPT造車”,還不是因為沒錢,和恒大的恩怨糾纏也不過一個錢字。

扯遠了,再說回蘋果這件事。傳統(tǒng)車企如果要想搞研發(fā),資金就是一大難關,某個車企想單獨和蘋果公司抗衡,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再加上蘋果近幾年一直加大研發(fā)力度,到處挖人,積累資源,傳統(tǒng)車企未來想要在上述幾個領域分一杯羹,就需要加大投入,相互合作。

庫克的終極目標:用著iPhone,戴著iWatch,開著iCar

因為蘋果的加入,汽車行業(yè)確實快要“變天了”。

當然,好處也是很多。

第一條,將會重新定義汽車產品。

目前,提到汽車,最主要的功能還是解決人們出行的問題,大家的要求不過是要性能好、安全、舒適,再加上一條開出去有面子,當然,這條不是所有人的需求。

而未來,汽車有可能是一個移動的計算終端,是一個移動的攝像頭,或者移動的私人保姆。

蘋果進入汽車行業(yè),無疑會在產品定義上帶給車企巨大壓力,但是,有壓力就有動力,這會倒逼一些傳統(tǒng)車企加快變革速度,重新調整戰(zhàn)略,重構商業(yè)模式,這對汽車行業(yè)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第二條,自動駕駛汽車量產的概率大幅度提升。

硬件制造、軟件定義和生態(tài)運營是自動駕駛汽車量產的三大難題。國內BAT布局自動駕駛多年也沒有顛覆性產品出現(xiàn),百度的“阿波龍”還只是小范圍試驗階段。

而全世界具備這三項能力的只有蘋果一家。因為世界上只有三家真正具備開發(fā)者生態(tài)的公司:蘋果、谷歌和微軟。谷歌和微軟均不具備硬件制造能力和基因。

庫克的終極目標:用著iPhone,戴著iWatch,開著iCar

在自動駕駛領域,蘋果雖然布局晚,但是它自帶“天賦”,在加上研發(fā)資金充足,有專業(yè)的研發(fā)團隊,蘋果的加入,會成為自動駕駛推動自動駕駛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

第三條,將率先顛覆豪車市場格局。

因電池、處理器、存儲、更多的LED以及軟件的原因,自動駕駛汽車無疑將首先會進入價格相對更高的豪車市場。

由于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帶動的消費,德系豪車三強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但是,現(xiàn)在看來,他們的美好時光也許將并不持久。

至少在北美市場,他們在D級車市場已經被特斯拉擊敗,特斯拉的Model S和Model X將奔馳S,寶馬7和奧迪A8打得滿地找牙。

這讓德系豪車三強緊迫感愈加強烈。

2016年底,德國大眾、奔馳和寶馬的CEO共同出席一個論壇,三位大佬站在一個演講桌前面,大聲疾呼快速推進變革,發(fā)展無人駕駛和車聯(lián)網技術,否則將淪為硅谷的代工廠和汽車行業(yè)的“富士康”。

庫克的終極目標:用著iPhone,戴著iWatch,開著iCar

蘋果不是賣奢侈品的企業(yè),其依靠高質量和大量的出貨并且經營生態(tài),一旦入局會改變豪車的競爭格局。所以,競爭壓力將會持續(xù)向低端市場傳遞。

第四條,開蘋果牌汽車兜風,會不會有點炫酷?

結語

無論是“財大氣粗”的蘋果,還是現(xiàn)在“人人喊打”的賈躍亭都要造車,造車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呢?

看一下前一陣剛剛在紐交所上市的蔚來汽車,2016年/2017年/2018上半年,收入是0元、0元、4600萬元人民幣。同期的虧損,分別是25.69億、50.13億、33.21億人民幣。累計虧損約為109億元。

兩相對比一下就知道,造車前期要投入巨大的經費,有人會說,等車賣了錢不就掙回來了嗎?話是這么說,但前提是你得有車賣。

按照原計劃,蔚來在今年三四月交付2000臺,實際至7月底僅交付481臺。

再來看一下相對蔚來已經很成熟的特斯拉,至今仍在虧損。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特斯拉虧損7.2億美元,同比擴大85.29%;一季度凈虧損7.85億美元。

雖說造車不易,但是,蘋果這個科技巨頭仍然很執(zhí)著的也要分一杯羹,未來,蘋果也許真的會給我們一個驚喜,重新定義我們對汽車的認知。

如果蘋果開始賣車了,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會買嗎?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