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E的全屋智能戰(zhàn)事:中日韓家電品牌大亂斗,華為成了全場另類
作為全球最大家電及消費電子展之一,每年舉行的 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都是家電行業(yè)最重要的一場 Show。今年也不例外,AWE 2025 于 3 月 20 日正式在上海開幕,吸引了超過 1200 家企業(yè)參展,我們能看到國內外幾乎所有知名的家電廠商,包括 TCL、海信、三星、索尼、追覓、石頭、老板電器、方太等等。
與此同時,雷科技也派出了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報道團飛赴 AWE 2025 進行現場報道,并且首次作為 AWE 官方合作媒體擁有了雷科技 AWE 展臺,還繼續(xù)與百度聯(lián)合舉辦「大咖會客廳」專訪家電圈高層。
圖/雷科技
而在今年的 AWE 上,我們都明顯感受到了 AI 對于家電、對于 AWE 的影響!笩o論是在廚房的烹飪、客廳的娛樂、衛(wèi)浴的放松、臥室的休憩……抑或是全屋的空氣,全屋的能源,全屋的安全,全屋的健康,DeepSeek 和垂類大模型融合,正在推動 AI 全面融入我們的『家』,」正如雷科技創(chuàng)始人羅超的總結,一個全新的「AI 家居」時代可能已經開啟。
但單品的智能往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電視再智能也沒有任何辦法獨自影響到我們在廚房、在浴室的體驗。這也是為什么全屋智能一直被視為家電行業(yè)的終極目標,同時還是一條漫漫長路。
在過去兩天,雷科技就深入觀察了 AWE 2025 上不管是家電廠商還是消費電子廠商在全屋智能領域的想法和變化,也是時候來談一談了。
白電全屋“雙海”對壘:海爾疊品類,海信拼AI
家電廠商做全屋智能,在很多人看來都是一件「順水成章」的事情。尤其是各大家電巨頭,本身就有著大量的家電產品線,覆蓋了消費者很多對于家電的需求。
就比如在今年 AW 的海信展區(qū)或者海爾展區(qū)上,我能見看到了各種家電產品,既有電視、空調、洗衣機,也有抽油煙機、電熱水器等等。套用下美團王興的那句:還有什么家電是海信、海爾不做的?
圖/雷科技
相比之下,TCL 雖然也在展區(qū)上帶來了空調、冰箱、洗衣機,但今年除了空調占據了比較顯眼的位置,大部分還是聚焦在顯示產品上,主要就是電視。
而具體到全屋智能,TCL 今年也沒有設置專門的區(qū)域來進行場景化的展示,海爾則在包下一整個場館的基礎上,專門設置了一塊不小的區(qū)域展示全屋解決方案,比如全屋空氣、全屋熱泵、全屋凈水解決方案。
圖/雷科技
尤其是作為海爾旗下的場景品牌,三翼鳥也在主推覆蓋感知、決策、執(zhí)行和交互的全屋智能。比較可惜的是,海爾并沒有搭建用于實際體驗全屋智能的樣板間。
另一邊,海信則圍繞「DeepSeekd+星海大模型」重拳出擊,甚至可以說就是今年 AWE 展區(qū)的另一大核心。
并且也能看出,海信想把全屋智能壓在「大模型」的計劃,不僅嘗試在大量產品中接入與 DeepSeek 融合的星海大模型,還安排了很多工作人員幫助參展觀眾了解和使用基于星海大模型的全屋智能操作。
圖/雷科技
不過據我和現場工作人員的交流以及演示來看,海信目前全屋智能的入口還很少,除了手機 APP 以及現場擺設的閨蜜機,即便在海信自家電視系統(tǒng)上,也需要繼續(xù)二級頁面進行交互。
當然,海信應該也清楚這一點,當我提到這一點問題時,工作人員向雷科技透露,后期會有更多產品——比如空調會支持語音交互,實現更多全屋智能交互的入口。
圖/雷科技
日韓廠商進擊:三星點歪科技樹,松下有新意
說到全屋智能,三星也是一家繞不開的廠商,而且在 Tizen 系統(tǒng)以及 SmartThings 互聯(lián)生態(tài)的基礎上,這兩年三星也在試著基于「Vision AI」升級家電單品乃至全屋智能的體驗。
在今年的 AWE 上,仍然可以看到三星在展示全屋智能的場景體驗,比如在洗衣機的屏幕上就能查看溫濕度計的數據,也能直接作為「遙控器」控制電視,包括電視的開關機。
圖/雷科技
甚至,在視頻展示中你還能在三星洗衣機上接到電話通知,不過到底是基于 Tizen 的能力還是藍牙配對等方式實現的,現場工作人員也沒有給我一個準確的解答。
但就全屋體驗來說,三星今年在 AWE 展現更多的還是單品的 AI 化加深,在互聯(lián)體驗上并沒有看到大的變化,至少沒有太多驚喜。相比之下,另一家知名海外品牌——松下倒是搞了點「新意思」。
不賣關子,其實就是松下在前不久 CES 2025 上宣布過的 Panasonic Go 計劃,并且宣布將集成海外知名大模型 Claude,核心則是通過「α-Watch 智控星環(huán)」連接家電和 AI 智能體,形成「1+N(家電)+X(AI)」。
圖/雷科技
不過我在現場看到的 Panasonic Go 明顯還不是成熟態(tài),在缺失 Claude 之外,N 被「縮減」成了廚電,現場僅有冰箱、烤爐等少數幾款廚電產品,甚至根據透露,現場的幾款廚電至少都還不是量產產品,最終是否在國內上市也未知。
但智控星環(huán)的產品概念還是非常吸引人,一方面能繼續(xù)無線方式獲取家電內部傳感器的各種數據,另一方面又能基于 AI 智能體成為全屋智能的便捷中樞,還可以隨便貼在任意支持智控星環(huán)的家電上直接進行交互,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了交互 體驗不統(tǒng)一等問題。
圖/雷科技
夢想豐滿,現實卻往往很骨感,Panasonic Go 計劃整體來看還處在很初級的階段,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
相較之下,和智控星環(huán)乍看有點像的華為全屋智能「智能 Pro Mini」,則是另一種情況。
華為一枝獨秀:全屋互聯(lián)體驗遙遙領先?
圖/雷科技
很多參加這屆 AWE 的觀眾可能也沒注意到,華為除了在W4擁有巨大的展館外,在 W1 館與 E1 展館之間的室外,還設置了一個「鴻蒙智家,未來之家」的簡易小屋,共有兩個房間。坐下后很容易就會注意到旁邊印有「HUAWEI」字樣的旋鈕:
圖/雷科技
一按,床鋪放下,會客室就能變成臥室。一轉,屋頂的燈光就會隨著轉動改變亮度。
這就是華為全屋智能的「智能 Mini Pro」,外形上有點像前文說到松下 Panasonic Go 的「智控星環(huán)」,但實際上從外形和交互方式上都更接近屏幕掛燈的旋鈕。不同的是,智能 Pro Mini 可以通過按壓和旋轉兩種簡單的交互,配置相對復雜的操作。
不過這也只是華為全屋智能交互方式的其中一種,華為將這些交互大體分為了:硬件交互(手機、中控、面板以及智能 Mini Pro 等)、軟件交互(通過華為智慧生活 APP)、語音交互(通過 AI 助手小藝)以及無感交互,這些都能在占據本屆 AWE W4 館近一半的華為展臺中體驗。
圖/雷科技
前三種相信早已司空見慣,而無感交互則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一種體驗。先不說細節(jié),華為確實在很多方面做到了無感的全屋智能,比如人走燈滅、人來燈亮,又或者人走關空調、人睡調空調,這些涉及到了這套基于鴻蒙的華為全屋智能的感知、算法和互聯(lián)。
在一個體驗間中,主持人會讓我們在代表了不同房間的區(qū)塊間走動,隨著走動就能看到頭頂的燈光隨開隨關。核心在于,房間內的毫米波雷達獲取數據后,經過算法判斷識別,再聯(lián)動燈。
圖/雷科技
不僅是燈,在華為鴻蒙智家的臥室體驗間,同樣配有毫米波雷達,不僅能根據人的走動來開關燈,還能基于傳感數據聯(lián)動空調的開關,調整風向避免直吹,甚至在入睡后自動調整睡眠模式。同時床邊的智能面板還集成了收音功能,入睡后也能檢測是否咳嗽等健康情況,做到智能提醒。
圖/雷科技
也包括在華為i鴻蒙智家面向適老化改造的衛(wèi)浴空間,你同樣能看到白色的毫米波雷達,在老人夜間走進衛(wèi)生間時聯(lián)動開啟夜燈,離開后自動關閉。
坦率地講,至少在現場體驗中,延遲是存在的,但都在接受范圍內。而比起數據的收集、算法的精準,實際上華為全屋智能給我留下最大印象的,還是互聯(lián)帶來的流暢體驗。
能夠打破數據與不同設備之間的各種隔閡,本身就是很大的價值,而且華為的全屋智能不僅把很多過去繁復的操作變得簡單甚至無感,甚至能夠實現過去很難或者根本實現不了的體驗。
就比如用鴻蒙AI隔空投送將合照立馬傳到電視上,余承東就用這種方式在這屆 AWE 留下了一張現場合照:
圖/雷科技
不過也必須說,華為全屋智能從單品來看,相比其他家電廠商的產品可以說亮點貧乏,如果可以用更好的單品搭配這套以鴻蒙系統(tǒng)為核心的全屋智能,或許會是成為更多人的「夢想之選」。
AI互聯(lián)將是全屋智能未來的競爭焦點
就目前的體驗而言,可以肯定地說,華為基于鴻蒙的全屋智能體驗至少在 AWE 2025 的舞臺上算得上一枝獨秀,三星基于 Tizen 在互聯(lián)體驗上也要有著一定程度的優(yōu)勢。對于全屋智能來說,這至關重要。
但 AI 才是最大的變數,這不是說互聯(lián)不再重要,恰恰相反,未來能力成熟的 AI 智能體很有可能成為人與機器交互的主要方式之一,互聯(lián)對于 AI 智能體代替人類操作全屋將是極其關鍵的一環(huán)。
圖/雷科技
只不過,隨著 PLC 電力線方案逐漸普及,電線即網線(指通信),以及 AI 系統(tǒng)取代復雜系統(tǒng)的趨勢下,AI 驅動的互聯(lián)或許會以更低的門檻和更好的體驗出現。
言而總之,AI 互聯(lián),或許會是未來幾年全屋智能最值得關注的方向。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AWE的全屋智能戰(zhàn)事:中日韓家電品牌大亂斗,華為成了全場另類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