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智駕公司決定爭奪NOA三強
作者 |張祥威
編輯 |德新
不再低調行事,智駕公司元戎啟行放話要爭奪「NOA三強」。
NOA是Navigate on Autopilot的簡稱,行業(yè)通常稱為領航輔助駕駛,有高速和城市之分。其中,城市NOA更具挑戰(zhàn)性,也是高階智駕的核心之爭。
當前,行業(yè)中真正量產城市NOA的公司仍為少數,擠進前三強,便是要與華為、Momenta等頭部玩家終極一戰(zhàn)。
元戎啟行的發(fā)力點正是高階智駕。
今年北京車展期間,元戎啟行發(fā)布了一套基于「無圖」且使用了端到端模型的量產方案「DeepRoute IO」,這套方案可用于解決復雜的城市場景,提供更加擬人化的駕駛策略。
過往技術演進趨勢表明,要做高階智駕,必須去掉高精地圖,要擁有更好的體驗和效率,則需要基于BEV+Transformer,以及引入端到端大模型。
幾乎所有的智駕公司、車企都在圍繞上述技術趨勢展開布局。
以端到端為例,特斯拉FSD V12展現了端到端的魅力,小鵬、蔚來等也在布局端到端,F在,端到端的智駕方案量產節(jié)點由元戎啟行提出,意味著行業(yè)普及高階智駕的進程在加速。
元戎啟行為何能成為較早推出端到端方案的玩家,又是否真正做好了量產上車準備,北京車展前一天,元戎啟行CEO周光與HiEV大蒜粒車研所在內的媒體展開交流,對這些問題做出解答。
一、周光喊話:城市場景「可以和華為PK」
衡量一家公司的智駕方案水平的高低,技術方案是最直接的切入點。
NOA功能興起后,從高速、城市快速路開始,后來進入城市道路,技術路徑其實幾經周轉。
早期的方案主要基于高精地圖,后來由于系統(tǒng)成本、泛化效率和政策法規(guī)限制等原因,行業(yè)開始轉向去高精地圖的方案,以「BEV+Transformer」的技術獲取感知結果。
稍有不同的是,在「去高精地圖」呼聲起來后,智駕行業(yè)出現分化:
一種是基于「輕地圖」,對高精地圖的精度進行「閹割」,以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同時滿足智駕的感知定位需求。
還有一種是真「無圖」,只用到導航地圖,設定一個目的地后,由智駕系統(tǒng)實施建圖感知周邊環(huán)境,完成駕駛任務。
元戎啟行強調自家方案是真無圖,據周光透露,「判斷是否真無圖的一個認定的方法是,是否預留高精地圖接口。我們的 DeepRoute IO 方案在量產上車時,沒有為高精地圖預留接口!
基于真「無圖」的方案,元戎啟行在城市場景中更為擅長!赣迷謫⑿惺强梢愿A為PK的。場景越難越好,不難的場景做得不舒服。」周光在閉門會上直言。
據其透露,公司的智駕在一線城市已經可以做到「秒殺」,現在要求去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測,因為測試工程師在深圳、上海的路上跑了兩三個小時后很難發(fā)現問題,遇不到問題就無法完善功能。
端到端是元戎啟行的又一技術特點。
這一概念較早興起,真正在汽車行業(yè)內掀起應用潮,還是要歸功于特斯拉的帶動。端到端興起后,智駕從Rule-based進入Learning-based,一改基于規(guī)則進行手寫代碼的模式。
智駕行業(yè)隨之進入新賽季,一場由AI基于深度學習自主完成駕駛行為的競賽到來。
對于國內智駕玩家而言,當下仍處于端到端布局階段,極少有公司給出明確的端到端量產上車節(jié)點。
頭部公司中,小鵬在北京車展上發(fā)布了基于神經網絡的規(guī)控大模型XPlanner,宣布開始公測端到端,從X9開始將智駕方案升級到端到端大模型。
據HiEV了解,在部分智駕方案供應商的規(guī)劃中,端到端的量產節(jié)點甚至要等到2028年之后。
不過,元戎啟行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時間節(jié)點,希望端到端今年之內量產上車。
周光說,「目前,我們有整套架構,昨天還在北京試了端到端。端到端對數據的要求,可能是傳統(tǒng)方案的一個數量級以上的數據,不然很難去收斂!
若能如期落地,元戎啟行將在智駕領域中處于相當靠前的位置。
二、放出路測視頻,直言「城市沒對手」
智駕圈不乏狂人,周光屬于那種「耿直」的狂。
他會不點名地評價行業(yè)問題,指出當前大多數的城市NOA不少只是達到了能用狀態(tài),在深度測試了頭部公司的方案后,他們認為這些方案并不安全,會存在猛打方向盤,「一變二」的場景下沖向墩子等問題。
他也會直率地為自家方案「頒獎」。
在閉門會上,周光分享了一組內部測試數據,并表示,「元戎啟行在高速場景做到了第一梯隊,在城市場景下,包括十字路口、匯入、匯出等比其他家領先。」
這里的其他家,將頭部智駕供應商、主機廠等公司一網打盡,無論在智駕領域上投入時間、人力均要高出元戎一到兩個量級。因此,也有智駕行業(yè)人士認為元戎啟行可能是在吹牛。
除了測試數據,元戎啟行還放出一系列測試視頻,展示了在諸多場景下的智駕表現,包括路況還原、危險避障、車道線丟失場景處理等。
在一段視頻中,中控屏界面上出現了豐富的道路交通元素。
周光表示,「現在各家公司都說可以感知200米,實際出來就50米,你看每家的車子周圍50米就看不見了,但元戎是非常遠的全域感知!
在另一段視頻中,一個路口處,搭載元戎啟行方案的車在感知到后方車輛后,做了一個小幅度的避讓,展現出了基于深度學習的推理能力。
與傳統(tǒng)的智駕方案會更多考慮自車安全相比,這個視頻中的做法更多基于數據中隱藏的隱性方案。因為沒有任何代碼告訴系統(tǒng)如何做,數據已經開始表現智能的特性。
元戎啟行的能力究竟如何,還可以從不久前的一場長城汽車的公開直播中窺得一隅。據悉,那場由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親自上陣直播的城市NOA,背后的方案可能由元戎啟行提供。
直播中,在保定的六道口岔路上,系統(tǒng)準確地執(zhí)行了左轉,最終順利匯入要進入的車道。元戎啟行給出的數據是,這類特殊路口轉向成功率近90%。
從2017年前后提出「前融合」,到2022年提出「無圖」,再到去年開始布局端到端,周光說,自己的多次預判都相當準確,公司最大的競爭力正是對技術的判斷。
三、智駕混戰(zhàn):高精地圖、「無圖」與端到端
智駕上車已是大勢所趨,跳出北京車展,會發(fā)現在2024上半年,已經展現出不同代際技術方案,包括基于高精地圖、輕圖/「無圖」、端到端等方案。
極少數玩家在端到端上車;少數頭部玩家在爭奪城市NOA可用城市范圍規(guī)模;而剩下的大多數車企,要么穩(wěn)步推進,與智駕供應商合作推出基于高精地圖的高速NOA。要么更加激進,借助智駕供應商的能力推出無圖城市NOA。
在全軍出擊的大環(huán)境下,智駕圈傳出「地大華魔」的組合,即華為、大疆車載、Momenta、地平線。
現在又傳出「華元魔」的組合,即華為、元戎啟行、Momenta,這說明量產上車這塊試金石,正在讓一批智駕公司逐漸跑出來。
不止國內智駕供應商在競賽量產進度,如博世等國際Tier 1也加入這一戰(zhàn)場。
比如,法雷奧舒適及駕駛輔助系統(tǒng)荊州車輛測試基地正式啟用,這是法雷奧在中國建設的首個智能駕駛測試基地。博世在北京車展宣布,城市領航功能將于5月發(fā)布,并陸續(xù)在今年推向全國20多個城市。
國際Tier 1的加入,不僅加快了自主品牌的智駕上車進程,更重要的意義或許在于,它揭開了國外汽車品牌智駕上車的一角,智駕上車不再是國內車企的獨角戲。
即便拋開端到端,今天能在無圖城市NOA上落地的公司,均會真正吃到智駕紅利。
采用何種智駕方案,更多決定了車企的智駕能力進化水平,對于每一個車主用戶而言,智駕體驗的好壞,又會是這些智駕方案的終極試金石。
車主們很少有人關心有圖或者無圖,以及是否用了端到端。大家真正關心的是,在雙手輕放在方向盤上后,智駕系統(tǒng)的每次操作是否符合心中預期,每次自動變道是否平穩(wěn),應對突發(fā)危險時是否及時,這臺車讓智駕系統(tǒng)開和由本人開差別究竟有多大。
如果說汽車品牌正進入淘汰賽,智駕公司可能同樣在面臨一次洗牌。
滿足車企的城市智駕需求,將是所有智駕公司的必考題,不過關的就會逐漸掉隊。元戎啟行能否真正坐上牌桌,拿到NOA三強資格,就看這次的量產體驗能否擊穿車企和用戶。
原文標題 : 當一家智駕公司決定爭奪NOA三強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