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集成解決方案走向臺前,主控芯片爭奪戰(zhàn)打響!
智能座艙成為一大熱門話題絕非偶然。相比于自動駕駛在技術落地、政策監(jiān)管上的不確定性,作為汽車與消費者的高頻觸點,智能座艙因其強大的商業(yè)化落地能力,已成為傳統(tǒng)汽車向智能終端轉變過程中最典型的縮影。因此,無論是主機廠、Tier1,還是跨界科技企業(yè),在等待自動駕駛關鍵技術成熟的檔口,都在All in智能座艙。
而這帶來的不單單是產品的創(chuàng)新,更是造車思維的創(chuàng)新。據蓋世汽車研究院介紹,目前智能座艙的發(fā)展已跨過電子座艙,進入智能駕駛助理階段,具體表現為環(huán)境感知、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的逐漸強大。通過生物識別技術、語音/手勢交互、多屏聯動技術、車窗智能交互,可綜合判斷駕乘人員的生理及行為狀態(tài),實現駕駛輔助與系統(tǒng)提升等功能。仔細回顧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也可瞥見一二。
具象化、個性化成入局者角逐重點
在注重個性化交互的時代里,座艙布局不再千篇一律。各家都在依照腦海中智能座艙的模樣,規(guī)劃打法,以重塑座艙價值,打造產品差異化。那么,什么樣的入局者能進一步成為顛覆者呢?原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執(zhí)行副總經理馬振山在朋友圈分享車展感悟時表示,對客戶的準確洞察更具戰(zhàn)略決定作用。
自從特斯拉采用車內大屏,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受以來,傳統(tǒng)主機廠近幾年也紛紛跟進,多連屏、貫穿式大屏設計幾乎成為主機廠旗下產品的標配。與此同時,AR-HUD、實體語音助手、大算力的中控屏芯片、液晶儀表屏等配置紛紛上車,并開始融合部分ADAS功能,交互與體驗也日趨人性化。
以EQS為例,作為奔馳邁向電氣化的重磅之作,在座艙設計過程中就極具前瞻性地應用了寬度超過141cm,貫穿整個中控臺的異形三聯屏設計。此外,EQS還是首款配備MBUX Hyperscreen系統(tǒng)的車型,基于AI和350多個傳感器,可持續(xù)學習不同用戶的操作習慣,以實現“心電感應助理”功能,為不同用戶推送定制化功能服務。
而被譽為“國貨之光”的極氪001也搭載了一塊15.4英寸的中控屏,類似手機OS的卡片式UI布局使得界面更清晰明了。作為吉利高端純電動豪華品牌的首款車型,在座艙設計過程中也引入了AI助理概念、人臉I(yè)D識別等前沿技術,實現多模人機交互。
由上汽、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L7,則配備了39英寸巨幅場景屏和12.8英寸曲面智控中樞屏,無明顯實體按鍵;诖钶d的上汽零束云管端一體化SOA軟件平臺,智己L7用戶還可實現自由訂閱服務,實現用車“千人千面”。
此外,還有寶馬iX、嵐圖FREE、高合HiPhi X、凱迪拉克LYRIQ、吉利星越L、傳祺GS4 PLUS、福特EVOS等已量產或接近量產的車型,在座艙設計中也采用了多聯屏或貫穿式大屏設計,以及多模態(tài)的人機交互和AI技術,以實現更智能的人車交互,隨時響應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而未來的人車交互將不再局限于按鍵、觸控及語音等方式,手勢識別、虹膜識別、唇語識別、聲源定位、織物交互等多通道融合式交互方式有望出現在上市車型中,增強用車的方便性和舒適感。如計劃2021年搭載在iNext新車上的寶馬自然互動新型交互系統(tǒng),無縫集成了語音和手勢控制和凝視識別功能,允許駕駛員根據自己的喜好在交互系統(tǒng)之間切換。
以語音技術起家的大眾問問此前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也表示,將進一步打通車聯網的廣度及深度,提供全場景所見即可說的人機交互,賦能大眾。除此之外,大眾問問現在還在研發(fā)生物鑒權,包括識別和授權。
“以前是人要懂車,以后就是車更好地為您服務”,談及未來智能座艙的演變趨勢,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張躍賽如是說。
本屆上海車展上,騰訊生態(tài)也宣布全面進入智能座艙。騰訊TAI與寶馬、瑪莎拉蒂、長城(WEY、哈弗、歐拉)、長安、吉利、廣汽、廣汽豐田、上汽奧迪、上汽大通、江鈴福特、Jeep、東風柳汽、奇瑞、恒大、北汽越野、江淮思皓、沃爾沃、極星、理想、威馬等合作伙伴合作的數十款新車亮相并開放體驗。
想盡辦法拉近和用戶的關系,尤其是在座艙內的數字化關系——全面爭奪用戶的數字化體驗,成為主機廠的策略重點,也成為2021年上海車展的一大趨勢。
域集成解決方案走向臺前,主控芯片爭奪戰(zhàn)打響
智能座艙的發(fā)展不僅在于功能落地。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等級的提升,原來的電子電氣架構已經不能滿足發(fā)展要求。為了打破傳統(tǒng)車載功能之間的“隔閡”,提供統(tǒng)一的數字體驗,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加速從分散式結構走向平臺集成、協(xié)同運作的整合狀態(tài),汽車產業(yè)進入“域控制器”時代。此次車展上,域集成解決方案也走向了臺前,并開啟了量產上車進程。
電子電氣架構演進,圖片來源:博世
其中,安波福就在此次上海車展上向中國市場推出了其基于安波福智能汽車架構(SVA)研發(fā)的最新一代區(qū)域控制器。該產品集成了各電子控制單元,使架構更易于管理,在減輕整車重量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優(yōu)化了車內空間,減小了功耗。據了解,首款基于該解決方案的系統(tǒng)將于2022年投產。
華陽此次亮相的“一芯多屏”座艙域控制器也具有高性能、高集成、高擴展性等特點,通過虛擬化技術將不同操作系統(tǒng)和安全級別的功能融合到一個平臺上,有利于更好地協(xié)調車內各模塊間的通信,為人機交互提供更多靈活性。華陽還表示,將基于地平線征程3和征程5芯片,與地平線合作打造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平臺。
博世也攜其多樣化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亮相上海車展。其中,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產品能夠同時支持儀表、中控、副駕娛樂、抬頭顯示、空調、后排等多塊顯示屏,且整合了駕乘監(jiān)控、360 度環(huán)視、人臉識別、多麥克風輸入、主動降噪等功能,實現了多個操作系統(tǒng)的集成。在保障行車安全的同時,也提升了駕艙內的用戶體驗。凱迪拉克Liriq上采用的就是該款產品。
此外,包括比亞迪、蔚來、小鵬等在內的主機廠也紛紛宣布要推出自己的域控制器產品,另有很多主機廠正在布局下一代電子電氣架構以及下一代中央計算的控制器。
而不管是博世還是華陽的域控制器產品,在芯片層其實都采用了高通第三代座艙芯片8155。另有消息稱,該款芯片在電動車智能座艙市場中占據了8成以上的份額,并將在2021年加速量產商用。
究其出貨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高通8155芯片算力比主流車型提升了3-4倍,擁有更流暢的體驗。另一方面,該款芯片支持一芯多屏,適配安卓系統(tǒng)、WiFi、藍牙、4GG、AI、音視頻、V2X方案等。高通采用類似聯發(fā)科的交鑰匙模式,車廠能夠快速開發(fā)車型上市。此次車展上,就有多款搭載該芯片的車型正式亮相。
國內芯片新勢力也對這一賽道虎視眈眈,加速進入并“獵食”。芯擎就在車展上向市場重磅推出了7nm工藝制程的車規(guī)級智能座艙SoC——SE1000,直接對標高通驍龍8155,強勢加入智能座艙芯片“爭奪戰(zhàn)”。
據悉,該芯片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其高性能、低功耗、高度靈活性、復雜計算模型的SoC設計,集成了CPU、DSP、GPU、NPU等高性能加速模塊,能夠有效滿足高端智能座艙系統(tǒng)對車載娛樂、輔助駕駛和人工智能等高性能復雜應用場景。值得一提的是,芯擎這款芯片從初始架構開始就進行了相關的適配設計,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更加符合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的車規(guī)級芯片的需求。與此同時,可以實現硬隔離,不用軟件虛擬化,這是其最大的優(yōu)勢。
同樣采用7nm工藝制程,對標高通驍龍820A芯片的還有華為車規(guī)級芯片麒麟990A。據悉,該產品的NPU算力超過高通8155,為3.5TOPs,在未來兩年內完全夠智能座艙應用,極狐阿爾法S智能座艙搭載的主控芯片就是該產品。此外,北汽、比亞迪等也與華為達成合作,將麒麟710A應用到其品牌車型的智能座艙產品中。
不可否認的是,汽車正在演變成一個消費電子設備,智能座艙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人機接口,目前已經迎來了爆發(fā)式風口期。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未來,座艙域控制器和安全域(ADAS/AD)控制器將協(xié)同工作,實時地將GPS、Radar、Lidar和攝像頭的實時環(huán)境信息展示給用戶,為多樣化的自動駕駛場景應用提供交互保障。汽車智能座艙也將繼續(xù)朝著真正連貫、覆蓋出行全場景的“智能移動空間”發(fā)展。而只有順應趨勢,引領趨勢,更好的抓住市場,才能在這場變革的潮流中立于不敗之地。
來源:蓋世汽車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