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在使用中顏色越來越黑是正常的嗎?如果不變黑好不好?
前幾天經歷一件事,一個老司機告訴我,他這次給愛車換的機油老好了,并且價格還便宜。以前的機油加到發(fā)動機里,幾天就變色了,到一千多公里的時候就已經非常黑了。而這次加的機油,都使用三千公里了,機油顏色一點都沒變,還是清亮清亮的。我聽了后非常吃驚,告訴他趕緊把這個機油換掉。他不解的問,這么好的機油為什么要換掉。我直接告訴他,這樣的機油不是好,而是不好,非常的不好,長期使用對發(fā)動機有非常大的害處。他追問,這是為什么呢?老侯就仔細的給他解釋了其中的道理,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都知道機油的主要作用是潤滑,但是對機油的其它作用可能不太熟悉。事實上機油還有清洗、散熱、密封、防腐蝕、防銹、緩沖與減震等作用,同時它還是發(fā)動機配氣機構的傳力介質。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清洗清潔功能,就是它使機油變黑了。那么機油為什么要有這個功能呢?
發(fā)動機使用的燃料中,不論是汽油還是柴油,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當這些燃料進入發(fā)動機中燃燒時,硫也會隨之一起燃燒,并生成二氧化硫。這些二氧化硫并不會完全排除發(fā)動機體外,其中的一小部分會竄入到曲軸箱中,與水蒸汽結合后會生成亞硫酸,并被吸附到機油中使機油呈現(xiàn)弱酸性,進而腐蝕發(fā)動機缸體、活塞、軸瓦等零部件。由于中國的燃油品質不佳,含硫量一般都比較高(特別是柴油),所以這種現(xiàn)象更為嚴重。如果發(fā)動機經常在低溫下運行,這種腐蝕作用會更加明顯。
另外,發(fā)動機在工作過程在還會不可避免的產生一些膠質、油泥、漆膜、金屬屑等,這些物質沉積在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中,就像人體血管中的血栓一樣,會影響甚至阻礙潤滑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增加發(fā)動機的磨損。所以,這些物質必須及時清除,而能夠完成這項工作的物質就是機油中的清凈分散劑,它是機油中的一種弱堿性物質,能夠中和機油中的亞硫酸,并可以將膠質、油泥、金屬磨屑等從發(fā)動機缸體上清洗下來并帶回油底殼。當機油的這項功能起作用時,機油的顏色就會逐漸變深,甚至會完全變成黑色。相反,如果機油一直不變色,說明機油的清潔功能沒有起作用,或者清潔功能很微弱。另外,機油變黑的程度還與發(fā)動機的工作狀況有關,發(fā)動機燃燒越差,機油越容易變黑。
那么如何衡量機油的清潔性能呢?在機油的技術指標中,有一個參數(shù)叫做總堿值,英文簡稱TBN,它表示的機油中清凈分散劑的含量。它的數(shù)值越高,表示機油的清潔能力越強。同時它也是機油使用壽命主要影響因素,一般總堿值越高,機油的使用壽命也越長。比如說主打長效的安索系列機油,它的總堿值可以高達12以上,所以這種機油可以在一萬甚至一萬二千公里更換一次;而普通的礦物質機油,總堿值只有5左右,這種機油就必須在五千公里之內更換。
那么我們在日常使用中該如何確定機油的更換周期呢?一般來說,有一個通用的標準:礦物油更換周期為5000公里/半年、半合成油更換周期為7500公里/九個月、全合成油更換周期為10000公里/一年。這樣做簡單易行,既能有效保護發(fā)動機又不會造成過大的浪費。在這個周期內,對機油的顏色可以不用在意。
如果想要精確一點的測算,需要對機油做詳細的化驗,檢測其中的機油添加劑的含量,這顯然是我們普通車主做不到的。比較現(xiàn)實可行的方法是使用機油試紙做簡易的檢測,把待檢測的機油滴在試紙上,然后靜置24小時,觀察機油擴散情況。一般油環(huán)、擴散環(huán)、沉積環(huán)界限越模糊越好,沉積環(huán)顏色越深代表雜質越多,擴散環(huán)越寬表示機油剩余壽命越長。
所以,機油使用一段時間后就變黑是正常的,這是由于機油中的清凈分散劑將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油泥、積碳等物質清洗下來,并使之懸浮在機油中而導致的;相反,如果機油不變色才是真的有問題,很可能是這種機油的清潔能力太差了。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9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0 瘋狂智駕,踩下“剎車”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