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第一季度科技板塊“霸榜”,哪些賽道最吸金?

2025-02-17 10:46
Ai芯天下
關注

前言:

2025年開局,全球資本市場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浪潮中迎來新一輪爆發(fā)。中國A股市場以科技板塊為核心驅動力,展現出強勁的吸金能力。

從公募基金的調倉路徑到私募資本的加碼方向,從政策紅利到技術突破,科技賽道的結構性行情正在重塑投資格局。

作者 | 方文三

圖片來源 |  網 絡 

AI算力基礎設施:資本競逐的“數字底座”

在生成式AI和大模型迭代的推動下,算力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2025年,全球AI算力基礎設施的“軍備競賽”進入白熱化階段。

根據中信證券研報,北美四大云廠商2024年資本開支增速超過50%,而國內國產算力產業(yè)鏈的自主化進程也在加速。

中芯國際、寒武紀等企業(yè)在芯片設計與制造領域的技術突破,推動了國產GPU和AI加速器的商業(yè)化落地。

公募基金四季報顯示,多位基金經理將算力視為核心配置方向。例如,財通基金金梓才在2024年四季度增配國內算力標的,認為“國內對AI的資本開支競賽剛剛開始,有望復制海外算力的成長軌跡”。

此外,智算中心建設成為政策焦點,多地政府聯合科技企業(yè)啟動超大規(guī)模算力集群項目,預計2025年國內智算中心投資規(guī)模將突破千億元。

算力是AI時代的“水電煤”,兼具政策支持與技術迭代雙重紅利。重點關注國產算力芯片(如華為昇騰、海光信息)、數據中心(AIDC)運營商及配套設備供應商。

AI應用與數據產業(yè)鏈:從技術到商業(yè)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說算力是AI的基礎設施,那么應用落地則是其價值實現的終點。2025年被稱為“AI Agent元年”,OpenAI推出的Operator系統(tǒng)、谷歌的Gemini 2.0模型以及中國的DeepSeek大模型,標志著AI從單一工具向多任務智能體的躍遷。

這些技術突破催生了辦公自動化、醫(yī)療診斷、金融分析等領域的商業(yè)化應用。

從資本流向看,AI應用層企業(yè)吸金效應顯著。2024年全球AI領域融資額達991億美元,頭部企業(yè)如OpenAI估值突破1500億美元,xAI、Cognition AI等初創(chuàng)公司快速躋身獨角獸行列。

國內方面,AI+醫(yī)療、AI+教育等垂類賽道涌現出一批高成長企業(yè),例如AI蛋白質設計公司Xaira Therapeutics估值已超27億美元。

優(yōu)先布局具備垂直場景落地能力的企業(yè),尤其是數據治理能力突出的公司。例如,AI+辦公軟件(如金山辦公)、AI+醫(yī)療影像(如聯影醫(yī)療)及數據標注。

AI終端硬件創(chuàng)新:從手機到機器人的“端側革命”

終端硬件的智能化升級是2025年科技投資的另一主線。隨著端側算力的提升,AI手機、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形機器人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

AI手機:2025年第一季度,華為、小米等廠商密集發(fā)布搭載端側大模型的AI手機,支持實時翻譯、圖像生成等功能。中信證券預測,AI手機滲透率將在2025年末達到30%,帶動存儲芯片、傳感器等產業(yè)鏈需求。

自動駕駛:特斯拉、小鵬等車企加速推進L4級自動駕駛技術,端到端算法大幅提升智駕體驗。芯片廠商如英偉達、地平線的車載計算平臺訂單激增。

人形機器人:優(yōu)必選、特斯拉Optimus等產品進入量產前夜,AI與機械控制的結合推動成本下降,預計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百億美元。

關注終端硬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如攝像頭模組、激光雷達)及系統(tǒng)集成商。

圖片

半導體/芯片:國產替代與全球博弈的交匯點

半導體板塊在2024年末已顯露強勢復蘇跡象。2024年12月,芯片概念板塊主力資金凈流入95億元,中芯國際、寒武紀等個股漲幅居前。

2025年,隨著全球AI算力需求激增和國產替代政策的深化,半導體產業(yè)鏈迎來新一輪景氣周期。

存儲芯片:三星、SK海力士擴產HBM(高帶寬內存),國內長江存儲加速推進3D NAND技術突破。

設備國產化: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倒逼國內設備企業(yè)加速創(chuàng)新,北方華創(chuàng)、中微公司在刻蝕、沉積設備領域實現訂單放量。

消費科技融合:新業(yè)態(tài)下的“性價比革命”

科技與消費的邊界日益模糊,2025年消費電子、智能家居等賽道因技術創(chuàng)新與商業(yè)模式變革重獲資本青睞。

例如,掃地機器人、AR/VR設備在功能集成與成本控制上的突破,推動“性價比消費”成為主流趨勢。

匯添富基金表示,消費板塊的超額收益將來自“新商業(yè)模式”,例如直播電商與AI推薦算法的結合、智能家電的個性化服務等。此外,輕工業(yè)出口企業(yè)通過數字化改造提升效率,成為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結尾:

2025年的科技投資,本質是一場對未來的押注。無論是AI算力的底層支撐,還是終端應用的場景革命,資本的選擇始終圍繞“技術突破+商業(yè)化落地”的雙重邏輯展開。對于投資者而言,唯有深耕產業(yè)趨勢、平衡估值與成長,方能在這場科技盛宴中占據先機。

內容參考來源于:公募基金四季報解讀:科技與消費的長期價值;生成式AI的資本狂歡與風險警示;半導體板塊的跨年行情與國產替代機遇;中信證券2025年科技投資策略

       原文標題 : AI芯天下丨趨勢丨第一季度科技板塊“霸榜”,哪些賽道最吸金?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