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家云技術公司,為何選擇倒閉也不要投入微軟的懷抱
引言:此一時,彼一時,云技術發(fā)展太快太快了
【科技明說 | 科技熱點關注】
美國的這家云技術公司,選擇倒閉也不要投入微軟的懷抱,為啥?
Mesosphere作為畢竟很早就開啟了對混合云的管理,其數據中心操作系統(tǒng)可以管理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多云,實現許多廠商所希望的從邊緣到中心到云的自動化管理。
十年了,為何會倒閉?
Mesosphere發(fā)展到2015年,創(chuàng)始團隊覺得這個名字不夠炫,于是改名D2iQ。其實,我還是喜歡老名字的Mesosphere。業(yè)內朋友猜想,可能改名也是來自云原生組織的刺激么?
2015年Google與Linux基金會發(fā)起成立了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Mesosphere當時也不得不參與其中了,其他發(fā)起者還有Docker、IBM、VMWare、Intel、Cisco、Joyent、CoreOS、Univa、RedHat。
有了許多技術大廠小廠共同推動,云原生也就慢慢成為了行業(yè)的熱點名詞?上У氖牵琈esosphere的名字最終失落在了云原生這條路上,因為發(fā)展到后來,Docker與K8S幾乎成為了云原生的代名詞。
從2013年誕生于Mesos開源項目,Airbnb和Twitter對其發(fā)展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在改名之后,D2iQ的威脅真的就來了,當Docker與K8S盛行時,D2iQ慢慢不再光彩依舊,加上自身發(fā)展上的選擇錯誤,從而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業(yè)內人士評論說,當時2015年微軟出價1.5億美元收購D2iQ,卻沒有獲得D2iQ同意,覺得當時估值都到50億美元,怎么微軟才出1.5億美元打發(fā)流浪者一樣。倘若D2iQ并入微軟,背靠微軟這棵大樹,說不定不會這么早廢掉。
畢竟微軟和D2iQ有過很多深入合作,之前也曾投資過D2iQ,從技術和資本上還是非常了解D2iQ的命脈的,懂我者生之父母也,D2iQ放棄并購可惜了。
更關鍵的在于微軟還是混合云最早的布道者和推進者,在公有云領域也擠進了前三名列第二位置,微軟云生態(tài)資源的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呵護D2iQ走得更穩(wěn)健。即便并購之后的后期很有可能成為微軟云下面一個得力工具,但不排除微軟將這個工具發(fā)揮得更好。
既然錯誤的選擇了獨立發(fā)展,又不能獲得更有利的市場環(huán)境,以及持續(xù)的資本加持,后續(xù)發(fā)展吃緊,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好心人NUTANIX收購了D2iQ部分技術,也收留了D2iQ部分員工。
如此說來,D2iQ的路真的走到頭了。那么未來有沒有可能從頭再來?那這得問問K8S答應不答應了。另外IBM這樣的大巨頭都不咋搭理D2iQ,可想而知,還有多少人會熱心于D2iQ呢?
可能,這就是一個工具軟件的宿命。沒有靠山,是難以做大做強,遲早會被新工具所替代。
【科技明說|全球云觀察|全球存儲觀察 |阿明觀察】專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數據說話,帶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復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原文標題 : 美國這家云技術公司,為何選擇倒閉也不要投入微軟的懷抱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