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影響著5000萬人口的阿爾茨海默癥沒救了?AI能救!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憑借在電影《困在時間里的父親》的出色表演,拿到了今年的奧斯卡小金人。由他飾演的另一個著名角色,便是《沉默的羔羊》里的變態(tài)食人狂漢尼拔——如果你恰巧看過這兩部電影,或許能理解我要講的這個冷笑話——即使年輕的時候吃人的大腦,也無法躲開晚年到來的“老年癡呆癥”(即阿爾茨海默癥)。

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下文統(tǒng)稱AD),屬于失智癥(也稱癡呆癥)的一種。如果你恰巧經(jīng)歷過和患有AD的病人共處,一定會難以忘記那種體驗——

時間似乎被撕成碎片,到處都是令人迷惑的臆想或是真相,脫口而出的言語仿佛細長尖刀,扎進關心自己的親人身體里,家人被刺得劇痛卻不見血——如同開頭提到的電影《困在時間里的父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AD患者本人的體驗。

讓我們看看真實的阿爾茨海默病人癥狀:早期記憶力明顯下降,之后逐漸喪失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同時伴有精神癥狀和行為異常,發(fā)展至晚期,人的吞咽和行走能力都會相繼受到影響。

01

阿爾茲海默的全球數(shù)據(jù)

先讓我們來看一些數(shù)字:

全球至少有5000萬AD患者,每3秒就有一例AD患者產(chǎn)生。到2050年,患有癡呆癥的人數(shù)將達到1.52億。

我國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為5.56%;至2019年,中國AD患病人數(shù)超過1000萬,是全球AD患者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預計到2050年患病人數(shù)將超過3000萬。

AD多發(fā)于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且隨年齡增大風險增加,8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風險約為50%。一般確診后的平均存活時間為3-9年。

中國癡呆癥數(shù)據(jù)

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shù)為2.64億,到2030年,中國老齡人口占比(65歲及以上)將達到18%,超過3億。

我國AD患者的人均花費約13萬元/人/年,導致社會經(jīng)濟負擔總額約11406億元。

2018年全球AD的社會相關成本為1萬億美元,到2030年,這一數(shù)字將增至2萬億美元。

2021年,癡呆癥使美國損失3550億美元,到2050年,這些成本可能會高達1.1萬億美元。

全球65歲以上人群分布

癡呆癥現(xiàn)已躋身全球十大死因之列,2019年在美洲和歐洲更是高居第三位。

AD病人的照料者發(fā)生抑郁、焦慮、失眠、心血管病事件概率明顯高于同年齡的其他人員,高達32%的照料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駭人的數(shù)字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AD可不是“腦海中的橡皮擦”那么簡單。高昂的家庭支出及社會成本、加速的老齡化社會,AD造成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似乎都是全社會肩上的負擔。

更可怕的真相是,阿爾茨海默癥不僅僅是讓人喪失記憶,更會導致死亡——并且與心臟病和癌癥不同,AD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和特效藥。

想減少AD對家庭及全社會的負擔,方法就是“趁早”!

及早預測、趁早干預,減緩AD發(fā)展的步伐。在AD到來之前,部分病人會有輕度認知障礙(MCI)癥狀,該癥狀不會干擾到日常生活。在患有MCI的人中,大約15%的人在兩年后發(fā)展為癡呆癥,64%的患者在2-5年后發(fā)展為AD。發(fā)現(xiàn)后積極的進行干預,可有效減緩AD的發(fā)展。

現(xiàn)實卻是,因為MCI的癥狀較輕,而大部分患者只有在影響了日常生活后才會就診,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就已經(jīng)被診斷為AD,使得治療直接進入中晚期,與早期干預相比效果較差。

說到此,你或許好奇,會對社會造成那么大影響的疾病,為什么不能像腸癌這種疾病,去進行全民早期篩查呢?

因為靠譜的診斷方式,要么疼,要么貴。

雖然有一系列量表可以確定病人的癡呆程度,但因為人和人的變量復雜,難以用一系列問題就能確定人們是否有AD臨床前的表現(xiàn),還需要結合其他的檢測項目來進一步確認。

目前可以早期診斷AD的方式通常有兩種:神經(jīng)影像學檢查和腦髓液CSF檢查。通過“拍片子”來早篩,也不光是單純的腦平面CT就可以解決的,采用MRI、PTE、SPECT等方式,成本起碼上萬元,這就一個字“貴”!那另一個方式呢?通過脊柱穿刺的方式抽取腦髓液來檢查,甚至可以提前15-20年就能找到發(fā)病跡象,但就是“疼”啊!

想要全民篩查,要么國家承擔昂貴的檢驗成本,要么國民接受“生命不可承受之痛”,怎么看都不是一個劃算的辦法。

所以我們又轉回到了醫(yī)療科技進步的出發(fā)點——高效、準確、低成本、無痛/無創(chuàng)。這次,機器學習(ML)和人工智能(AI)又一次站在了C位。

02

IBM的AI研究

IBM在2020年,聯(lián)手輝瑞進行了一項研究,通過自動語言分析,利用分類法來預測認知正常的人是否在未來有AD發(fā)病情況。結論是,在被臨床診斷之前,人們使用語言的微妙差別的確可以暴露出AD發(fā)展的早期跡象。

研究人員觀察了來自弗雷明漢心臟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80名參與者的單個樣本,讓參與者通過寫作描述一幅畫,即《Cookie Theft》(下圖)。參與測試時,所有人的認知能力都是正常的。

之后,研究人員通過AI程序來檢查參與者的描述,試圖在語言的細微差別上找到“答案”。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組用詞重復、使用語法簡單、拼寫錯誤、漏掉主語等情況的測試對象(下圖),經(jīng)歷了平均7.59年的時間,這群人都患上了AD。該研究結果在EClinicalMedicine發(fā)表,聲稱該模型預測AD的準確率達70%。

有專業(yè)人士稱,IBM的研究是不夠全面的,以至于數(shù)據(jù)并沒有那么可信。但頂級大廠的研究光環(huán),卻給關注AD和醫(yī)療科技的人們帶來了信號。

03

Linus Health和畫鐘測試

時鐘繪圖測試(Clock Drawing Test,下文簡稱CDT),約100年前被亨利·海德爵士發(fā)明,幾十年來,臨床使用CDT來辨別人們的認知情況。傳統(tǒng)的CDT測試,認知障礙受試者畫出的時鐘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時間錯誤、缺少指針、沒有數(shù)字等情況,但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會導致結果并不準確。如前文所說,因為人的情況復雜多變,使得單一測試無法確定人們的大腦情況。

Beth Israel Lahey Health與MIT的教授,自2005年,就開始研究基于CDT的模式將該測試數(shù)字化,DCTclock(Digital Cognition Technologies clock)由此誕生。Linus Health公司于2020年收購了DCTclock,2021年,該項目通過了FDA注冊II類醫(yī)療設備認證。

Linus Health是一家專注于改善大腦健康的數(shù)字健康公司,今年7月份獲得了由晨興資本領投的5500美元資金,用于加速開發(fā)診斷癡呆癥和AD的早期篩查工具。

DCTclock是一個基于ML與AI的預測系統(tǒng),用戶使用iPad或者Pencil,來畫一個時鐘,做完一套測試大概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在繪畫過程中,通過捕捉人們行動的多模式信號數(shù)據(jù),來判斷該用戶是否有潛藏的認知障礙風險。

CEO David Bates稱“Linus Health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人們的行為,例如眼動追蹤、語音、動作等等表現(xiàn),繼而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看來,DCTclock監(jiān)測的不僅僅是用戶畫出來的時鐘樣式,在繪畫過程中的一舉一動,都作為測試數(shù)據(jù)的一部分。

除了“畫鐘”,“做游戲”也被運用在了AD的提前診斷上。

04

Altoida的預測平臺

另一家同樣關注大腦健康的科技公司Altoida,研發(fā)的智能預測平臺可以提前12個月預測出55歲以上的用戶是否有AD的癥狀,并聲稱有高達94%的準確率。用戶使用智能設備完成一組10分鐘的任務,這些任務旨在讓用戶的大腦承受更高的認知負荷,同時模仿日;顒拥母鱾方面。在用戶類似“做游戲”的過程中,Altoida將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處理,因而得出結論。目前,Altoida研發(fā)的醫(yī)療設備和腦健康數(shù)字平臺已通過了FDA和CE批準。

Altoida于今年5月獲得Hikma Pharmaceuticals PLC的風投部門Hikma Ventures的額外融資,這筆融資將用于擴大Altoida在美國、日本、歐洲和巴西的業(yè)務。2019年初,Altoida在由默克KGaA的創(chuàng)業(yè)融資部門M Ventures牽頭的A輪融資中籌集了630萬美元。

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是AD性價比最高的治療方式,正如今年阿爾茨海默月的宣傳主題“知己知彼,早診早智”,是解開AD痛苦的最優(yōu)選擇。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資本與科技巨頭關注到AD給世界帶來的巨大負擔,讓更多人才投入到AD的早篩研究中。

阿爾茨海默癥,奪走人的記憶、生存能力,同時也奪走了生而為人的尊嚴。即使是病人自己,也絕對不想看到自己患病時的模樣。

突然又想到電影《阿德爾曼夫婦》,一對才子佳人,到了晚年,妻子不愿面對日漸癡呆的丈夫如此不堪,狠心讓相愛一生的他獨自跌入懸崖。如果能早10年預測到自己丈夫即將到來的疾病,結局還會如此嗎?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