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賺5萬億的豐田,耽誤了松下
導語
Introduction
乘著中國電動化轉(zhuǎn)型的東風,寧德時代迅速甩開了來自韓國和日本的對手。
作者丨樊舒琪
責編丨石 劼
編輯丨何增榮
這段時間,豐田2023財年的財報羨煞一眾汽車人:
營業(yè)收入2.09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營業(yè)利潤249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近一倍;凈利潤更是同比增長超100%,達到2281億人民幣,這個數(shù)字意味著,豐田一家車企的凈利潤超過了國內(nèi)車企TOP10的凈利潤總和。
這樣的財務數(shù)據(jù),讓部分苦苦經(jīng)營卻不見利潤增長、甚至還在虧損的國內(nèi)汽車人哀自身之不幸,也讓不少圍觀群眾怒國內(nèi)車企之不爭。畢竟在網(wǎng)絡輿論中,全力邁向電動化的中國車企是車界蘋果,而豐田是岌岌可危的諾基亞,然而就財報來看,“諾基亞”似乎比“蘋果”更有“錢”途,這多少讓人在情感上難以接受。
但問題在于,盡管目前歐美巨頭放緩了電動化轉(zhuǎn)型步伐,可從中長期來看,電動化和智能化大趨勢并不會改變。在電動化方面落后中國車企一步的豐田,其江湖地位也許不會因緩慢的電動化進程而動搖,可在豐田身后,龐大的日本汽車產(chǎn)業(yè)鏈似乎很難獲得超車的機會。比如在電動車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領域,日本企業(yè)正逐漸邊緣化。
友商的圍剿
長期以來,全球動力電池市場都是中日韓三國的競技場,而日本松下作為昔日全球第一大動力電池生產(chǎn)商,也是最早和特斯拉建立深度合作的企業(yè),曾一度靠著特斯拉18650三元鋰電池的獨家訂單,碾壓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以及韓國的LG新能源、SKI on等友商。
但時代并沒有長久眷顧松下,如今,中國的寧德時代不僅取代了松下當年在動力電池圈的地位,還和它拉開了不止一個身位的差距。
從SNE Research發(fā)布的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同比增速雖然放緩,但仍是全球動力電池裝車輛最高的企業(yè),一季度累計裝車量60.1GWh,全球市占率為37.9%。
SNE Research一季度裝車量榜單上,僅次于寧德時代的是中國的比亞迪,裝車量為22.7GWh,全球市占率為14.3%,與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加起來超過了50%。
而SNE Research榜單中,唯一的日本動力電池企業(yè)松下,今年一季度裝車量同比下滑12.6%至9.3GWh,全球市占率僅5.8%,不僅遠落后于寧德時代、比亞迪,與韓國的LG新能源也有較大差距。很顯然,松下頭頂?shù)墓猸h(huán)正趨于暗淡。
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松下從全球第一大動力電池生產(chǎn)商,跌落至SNE Research榜單第四也不是一天的事。若將時間軸拉長,松下的衰落軌跡會更為清晰。
2017年之前,松下還是動力電池界的“榜一大哥”,2017年起,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車量超越了松下。那年寧德時代裝車量為10.8GWh,市場份額18.2%,松下為10GWh,市場份額16.9%。雖然這一年松下被寧王超越,但雙方尚未拉開差距,直到2021年,松下的警鐘才正式敲響。
2019年12月,隨著上海超級工廠產(chǎn)線開動,特斯拉引入LG新能源作為二供;2020年1月的財報會議上,特斯拉又官宣了與寧德時代的合作。失去了特斯拉的獨家訂單后,2020年,松下在SNE Research動力電池裝車量榜單上又后退了一位。
這一年,寧德時代裝車量為35.39 GWh,全球市場份額26%;LG新能源為30.91GWh,全球市場份額22.7%,松下的裝車量為27.51,全球市場份額收縮至20.2%。此時,松下仍未被對手拉開差距。
直到2021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超150%至96.7GWh,LG新能源為60.2GWh,而松下的動力電池裝車量卻只微增至36.1GWh。就裝車量來看,寧德時代體量幾乎是松下的三倍。
再看市場份額,2021年,松下的全球市場份額首次跌破20%,僅12.2%,寧德時代的全球市場份額卻首次突破了30%。無論裝車量還是增幅,抑或市占率,松下皆已全方位落后于寧德時代和LG新能源。
對松下來說,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2022年,比亞迪銷量爆發(fā),成為中國新能源銷冠,由此帶動了旗下動力電池業(yè)務的增長,松下在SNE Research動力電池裝車量榜單上的排名進一步后退到第四位,全球市場份額首次跌破10%。
2023年,比亞迪超越了LG新能源,而松下的動力電池業(yè)務依舊沒多大起色,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縮水至6.4%。直至今年一季度,松下甚至無法維持增長,若這種趨勢持續(xù)下去,松下極有可能在今年被三星SDI超越,畢竟就一季度的情況來看,松下與三星SDI在動力電池裝車量上的差距僅0.9GWh,市場份額上的差距僅0.5%。
至此,中日韓三國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分化已很明顯。占據(jù)先發(fā)優(yōu)勢的寧德時代,估計還得在全球第一大動力電池供應商的寶座上坐幾年,比亞迪和LG新能源之間將有一場激烈角逐,而松下,它值得一聲長嘆。在燃油車向電動車轉(zhuǎn)型的世紀變局中,它曾一度有機會成為全球動力電池的領導者,最終卻在中韓友商的圍剿中節(jié)節(jié)敗退。
特斯拉的背叛,豐田的“背刺”
松下之所以走到今天,與它自身的保守及戰(zhàn)略眼光不無關系,當中國和韓國公司都在不惜虧損擴張產(chǎn)能之時,松下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使北美業(yè)務盈利,從而令對手搶得了先機。但除此之外,特斯拉和豐田這兩家企業(yè)亦是“功不可沒”。
一直以來,松下的動力電池業(yè)務高度依賴特斯拉,因此當特斯拉的訂單被LG新能源與寧德時代先相繼分食后,松下立刻顯得體力不支。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交付量首次季度同比下降,更是讓松下迎來了市占率最低的一季度。
拋開大客戶特斯拉的“背叛”和交付量雪崩不談,豐田作為日本龍頭車企,既要又要的電動化戰(zhàn)略使日本汽車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遲緩,以至松下長期得不到來自本土車企的支持,也是松下被對手反超的重要原因。
縱觀寧德時代的發(fā)家史,2012年爭取到來自寶馬的訂單固然是一大契機,但徹底奠定它在全球動力電池界地位的關鍵年份卻是2021年。那年正是中國電動汽車爆發(fā)元年,全年電動車滲透率突破14%,相較此前滲透率的緩慢攀升,中國電動車滲透率在這一年可謂實現(xiàn)了飛躍式增長。2022年中國電動車滲透率進一步突破27%,2023年突破33%.
這就意味著,會有大筆來自中國車企的訂單流向上游的寧德時代。乘著中國電動化轉(zhuǎn)型的東風,寧德時代迅速甩開了來自韓國和日本的對手。
但松下沒有這樣的運氣,本該扛起日本汽車轉(zhuǎn)型大旗的豐田,并未擔負起這樣的責任。豐田的電動化戰(zhàn)略是出了名的貪大求全,一邊投資純電,一邊又不愿意放棄燃油車,另一邊還說著“混動也是新能源”,同時還在氫能源,馬上又要在華推出插混。
“既要又要還要”或許不會影響豐田的銷量,豐田或許也的確有這樣做的資本,但對整個日本汽車產(chǎn)業(yè)來說,龍頭車企的轉(zhuǎn)型方向模糊不清,后面的一群“小弟”則沒有可參照的樣本,因而日系車企在電動化之路上普遍落后于中國車企。
下游訂單的確定性不足,上游的松下自然不敢貿(mào)然投資產(chǎn)能,畢竟和所有汽車零部件一樣,電池也需要通過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才能降低成本,進而盈利。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松下的敗退正是被豐田耽誤了的結(jié)果。
不過,這場關于動力電池的爭霸仍未到尾聲。長期看來國際市場的動力電池需求不僅龐大且呈總體增長態(tài)勢,因而只要松下的產(chǎn)能建設及時跟進,那么一時的落后便不等于永遠。何況,作為曾經(jīng)的第一大動力電池生產(chǎn)商,松下的家底依舊豐厚,在NCA正極材料、硅碳負極材料等方面,它仍有著堅實的技術壁壘。未來,松下和中韓電池廠商,想必會在全球市場演繹一場精彩的戰(zhàn)爭。
原文標題 : 怒賺5萬億的豐田,耽誤了松下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產(chǎn)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nèi)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jié)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chǎn)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nèi)容總結(jié)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