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達在華銷量低迷,究竟還是質量不過關嗎?
2006年9月,斯柯達正式進入中國。2007年1月,斯柯達明銳成為上海大眾第350萬輛下線新車,2007年6月國產(chǎn)明銳上市,彼時的斯柯達,可謂風光無限,赫然一顆新星。2012年斯柯達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接近24萬輛,這個數(shù)據(jù)在當時也是很暢銷品牌,占斯柯達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不出意外,中國的汽車市場蛋糕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整。
可惜的是,近些年來,柯斯達不思進取,沉迷外界的虛名,以為背靠大眾集團就可以風光一世,事實卻是一步一步地走向市場的反面,其中也嘗試過進行改革,但效果不盡人意。
斯柯達“滑鐵盧”的原因
2019年斯柯達在華銷量28.2萬輛,與5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相差甚遠。而進入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斯柯達銷量再次大幅下滑,2020年銷售17.3萬輛,同比減少38.7%,銷量不盡人意。
為什么會從曾經(jīng)的新星變成如今的“拖油瓶”呢?斯柯達自被大眾集團收購后,一直背靠在大眾身后。品牌定位模糊,模棱兩可是其中最大的缺點。中國市場普遍認為斯柯達的品牌定位略低于大眾,但在售價上卻與大眾有很大的重合。
自斯柯達被引進中國市場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未能形成強有力的品牌影響力,在一般情況或許還不會出現(xiàn)大問題,但在2020年被疫情碰撞了之后,斯柯達銷量很輕易便大幅下滑。這或許也是因為網(wǎng)友口中的調侃有關:“干兒子”待遇比不上“親兒子”。
斯柯達現(xiàn)狀的“尷尬”
2016年,斯柯達做出一個大膽的做法——將旗下全系車型的尾部字標從“上海大眾”換成“上汽斯柯達”。顯然,斯柯達想要改變現(xiàn)狀,不愿再當襯托花兒的葉子了。但遺憾的是,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銷量或許不錯,品牌影響力卻一直不溫不火,國人看待斯柯達也有別于大眾。這種流于表面的品牌影響力,沒能為斯柯達留住“鐵粉”,表現(xiàn)在市場穩(wěn)定性較弱。
斯柯達是大眾的下屬關系,或者說斯柯達比大眾品牌差一點,成為市場共識。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斯柯達不過就是一個小品牌,這種看法或許不太全面,但事實就是如此。究其根源,品牌定位竟是斯柯達繞不過去的發(fā)展之殤。品牌低端,這在國人眼中,幾乎是判了死刑,沒有多少人愿意思考它的性能是否比大眾車好。
斯柯達改變航行軌線
在談論斯柯達新的航線時,先不論對與否,我們只看結果。在之前一年里,斯柯達終于下決心調整自身品牌在華的地位與定價。第一步便是全系降價,下調幅度為500到2.45萬元,雖不大不小,但也使得斯柯達成為疫情期間中國首個全系汽車價格下降的品牌。
似乎柯斯達走上了正確的自救之路。但現(xiàn)實就是那么的骨感。在整體車市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大眾在華進行了降價,斯柯達的降價幅度不大,導致斯柯達居然賣不動了,銷量直線下降。不僅如此,因為質量沒跟上,使得斯柯達的投訴也日益上升。
斯柯達質量遭到投訴
新的營銷策略不僅沒有獲得成功,反而因為奧迪與大眾的“打架”而銷量下降,更不幸的是,客戶對柯斯達質量的投訴也越來越多。
張先生于2018年5月購買了一輛斯柯達的柯迪亞克,就在2020的一次駕駛其間,張先生的車突然砰的一聲,車輛急停,幸虧當時車速較慢且車流不大,沒有出現(xiàn)受傷情況。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2017款斯柯達明銳內部出現(xiàn)異味,導致車主出現(xiàn)甲醛中毒患上支氣管炎的新聞也不在少數(shù)。其中央視也進行過相關報道。不斷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導致了國內客戶對斯柯達的看法越來越消極,買斯柯達的趨向也越來越小。
編輯希望斯柯達可以正確全面的了解中國市場的情況,以及中國客戶的需求,脫離大眾,一切的產(chǎn)品都會不盡人意。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9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0 瘋狂智駕,踩下“剎車”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產(chǎn)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chǎn)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