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北汽收購戴姆勒,是主動出擊還是未雨綢繆?

上周末,一則外媒報道引發(fā)了汽車行業(yè)的廣泛關注。

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消息稱,北汽集團欲收購德國戴姆勒4%-5%的股份,以確保其對雙方在中國成立的合資公司——北京奔馳汽車的投資穩(wěn)定。截至目前,事件雙方都暫未對此消息做出正面回應,但是按照戴姆勒周五報收61.39美元/股的收盤價來看,收購5%的股份則需要約34億美元,這對于2018年凈利潤15.5億美元的北汽集團而言,仍有相當大的資金缺口,所以被傳出北汽集團向北京市政府尋求資金支持的消息也在情理之中。

實際上,這并不是北汽集團第一次有收購戴姆勒的“念頭”。早在2015年,在北京奔馳成立十周年慶典上,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就首次透露了他的“北戴合”計劃。

北汽收購戴姆勒,是主動出擊還是未雨綢繆?

按照當時的計劃,北汽集團入股成功后,將成為戴姆勒的大股東之一。盡管未提及以何種方式入股,但徐和誼表示,無論從股比,還是所擁有的權益上,都將創(chuàng)下中國企業(yè)入股跨國車企的新高度。

然而這一“宏偉藍圖“一提就是三年,三年多來北汽集團方面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與此同時,三年間國內汽車產業(y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汽車合資合作領域,先是去年國家層面的放開合資股比限制政策出臺,戴姆勒的“老對手”寶馬集團率先發(fā)力,在去年10月斥資36億歐元控股華晨寶馬,成為合資股比開放后首個受益的外方車企集團。而在另一邊,最近幾年大肆買買買的吉利集團也向戴姆勒主動拋出橄欖枝,前者也于去年以近70億歐元購買了戴姆勒近9.7%的股份,一舉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股東。

“門前”、“后院”接連失火,或許這也是近來加速北汽集團重啟入股事宜的關鍵因素,畢竟作為集團營收的重要來源,北京奔馳去年的凈利潤已經占到北汽近9成左右,面對如此巨大的利潤奶牛,再加上國內車市銷量下滑加劇、自主板塊不景氣,北汽肯定不會輕易放手。

但是,對于向來有著充分收購經驗的北汽集團而言,在二級市場直接建倉戴姆勒股票卻也顯得有些操之過急,一來德國監(jiān)管文件尚未將北汽列為戴姆勒的重要股東,戴姆勒方面也明確表示不會通過增發(fā)來幫助外部買家增持自身股票。另一方面,通過增持股票能否換來北汽方面的話語權,進而推進北汽與戴姆勒間更深層次的合作也無從知曉。

因此,從當前來看,北汽重啟收購戴姆勒一事顯然不是主動出擊,而且照比三年前,現(xiàn)在的北汽不光缺少底氣,更缺少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想要在未來的合作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北汽現(xiàn)在要做的不僅是要四處“募集”資金,更重要的還是需要盡快提升其他包括自主、合資品牌的營業(yè)收入,這或許才是未雨綢繆的必要選項。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汽車網(wǎng)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