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戶裝車淺談線束工藝問題
汽車線束在線束廠完成生產后會被配送到客戶主機廠進行上線裝配,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不少問題,比如分支方向和分支和尺寸問題,噪音干涉問題;大部分都涉及更改+修正線束制作工藝,部分問題甚至需要更改設計圖紙;今天我結合實例對這類問題進行一個匯總和分析。
一般來說,我把遇到的常見問題分為四大類,如下表,其實實際工作中很多問題都是交叉存在的,單種類型不常見。
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類(A)問題,也就是分支(零件)出口朝向與圖紙不匹配.
這里我需要提前說明一個知識點,就是汽車裝配過程中的XYZ坐標;客戶2D圖紙上面分支和零件都應該有對應的方向,我們線束廠才能根據實際方向來設計規(guī)范工裝板夾具的方向;下面作為示例的是大眾(其他廠商也有類似的)
上面的圖片很形象生動的標明了汽車線束裝配的立體坐標,所有分支和零件都要遵循這個方向規(guī)范去裝配,對裝配工作有很強的實際指導意義,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案例
1.分支KS_7TRKIR/KS_8TRKIR 方向不符合圖紙要求,客戶圖紙要求+x,實際裝車方向是-x, 我們在VFF試產階段就發(fā)現了這個問題,立即對工裝板進行了更改,使之符合客戶現場裝車的要求;
我們來看看改善后實際裝車的方向(模擬),如下圖所示,正是-x
2.卡釘CL_500方向異常,客戶裝車時需要扭動卡釘方向,費時費力;
經過分析比對,客戶圖紙要求方向是-Y, 實際差不多是+Z,偏差了90°
我們在工裝板上把它方向修正過來
改善后是模擬現場裝車,這是在左前門附近,改善后方向正好是-Y
以上這兩個案例就是典型的A類,工裝板圖紙設計時沒有考慮到客戶圖紙的要求,犯了錯誤。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B類, 分支尺寸過長或過短,這種缺陷在裝車時通常會導致卡釘或扎帶零件和鈑金孔對不上位置,從而無法插入固定.
從CF320到KF336線束尺寸長,造成手套箱蓋,關閉卡滯。圖紙要求355+/-10mm, 經測量,不良品波動范圍375~385,尺寸過長
經過分析研究,在工裝板上移動兩處治具位置,做出來的線束會按照如下圖綠色箭頭所示方向移動,這樣我們就把這段分支尺寸控制在圖紙要求公差范圍內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這段分支合并包膠使用的是一種比較厚的膠布,包完后會有一定的回彈,這對于控制尺寸有一定影響,調整工裝板上治具位置時要考慮進去這個因素. 下面是工裝板更改的前后對比圖片
2. 這個例子是個別案例?蛻粞b車時發(fā)現一條線束卡釘CL794 位置錯誤,離應該插入的鈑金孔位置有偏差,導致無法插入
經過確認,工裝板尺寸是完全符合客戶圖紙要求,后續(xù)的工序操作也不會導致此卡釘位置偏移,經過調查,此問題的原因在于:此條線束返過工,返工完成后沒有重新過電子測試臺; 我們的電子測試臺是可以防呆的,根據卡釘之間的尺寸來調整測試模塊的位置,從而達到防呆的目的. 下圖CL794和CL795之間距離圖紙上應該是155mm
所以對于部分關鍵的分支,最好也在工裝板+測試臺都能做防呆。
接下來是C類缺陷質量風險。質量風險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噪音問題/氣密性問題等,泛指除去A方向和B尺寸以外的絕大部分問題. 下面我們來看看實例。
客戶在裝車時發(fā)現,車后尾部波紋套管脫落,電線裸露,經過調查,客戶圖紙上沒有要求對這段波紋套管用膠布或其他措施加固,所以在裝配時很容易受外力脫落
經過確認圖紙,這段波紋套管是沒有要求額外加固,就一段光管
為了解決問題,經過試驗驗證,我們在這段套管外部加上花纏包膠來固定
最后一類問題D類是圖紙設計缺陷; 在設計時沒能考慮全面,特別是生產制作的便利性和質量隱患,這需要我們在生產過程中及時發(fā)現和改進。下面是案例
這是一款車型門線流水線工裝板,其中一個焊點SP_31所處位置很尷尬,剛好在兩個治具中間,空間非常有限,很影響操作的便利性,并且,焊點處在這個位置還有折彎的風險
下面這是改善前的實際情況和客戶圖紙截圖
改善以后規(guī)避了質量風險,提升了操作效
今天簡單的結合實際案例描述了汽車線束裝配過程中一些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其中大部分都涉及更改工藝,如何快速找到問題根源并作出可執(zhí)行的解決方案值得研究和深思.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