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成為華為電腦的B面

文︱王樹一

圖︱網(wǎng)絡

每一次陷入輿論風暴,聯(lián)想都會成為與華為做對比的那個B面:不注重研發(fā),沒有技術含量只是組裝廠,國內外用戶區(qū)別對待歧視國內用戶......

研發(fā)投入不足與國內外客戶區(qū)別對待恐怕將是聯(lián)想電腦永遠的污點,但沒有哪個世界第一是浪得虛名,即便是在被視為攢機販子的整機組裝行業(yè),聯(lián)想也并非一無是處,至少在Windows體系下生產力工具領域,華為產出的電腦尚難以挑戰(zhàn)聯(lián)想地位。

根據(jù)Canalys的統(tǒng)計,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大陸市場PC出貨量聯(lián)想排名第一,市占率為40%,同比增長31%,華為PC出貨量降至第五,市占率3%,同比下降64%。如無意外,第三季度華為PC恐將跌出前五,歸入其他廠商類別。被美國制裁肯定是華為電腦銷量大幅下滑的最主要因素,但品控不佳,質量問題頻發(fā),尚未建好符合生產力工具要求的質量體系建設就沖擊商用市場,也是華為電腦銷量下滑的另一面。

在2019年4月的新品發(fā)布會上,余承東表示,華為PC口碑超越傳統(tǒng)PC廠商位居第一。余承東說:“我們還是新手,(口碑第一)這說明我們的對手太弱了。現(xiàn)在華為PC剛開始試水,未來發(fā)力后競爭力會更強。”

在華為內部,瞧不起競爭對手的并非只是余承東。華為消費者事業(yè)部一位技術市場資深人士曾經向筆者表示,華為是用做旗艦手機的系統(tǒng)方法論和多年積累的綜合工程技術來做筆記本設計,以此來牽引筆記本供應鏈的革新進步。他說:“至于挖聯(lián)想的人,也許早年剛起步時,在渠道營銷和市場操盤界面,有些價值,但這幾年(華為電腦)品牌影響力和各種渠道早就都起來了!

以旗艦手機系統(tǒng)方法論和綜合工程技術來顛覆傳統(tǒng)PC設計方法論和供應鏈,當時聽起來似乎很符合邏輯,但事后想來,倘若這是華為PC上下一致的思路,那么商務筆記本質量產出不過關也就是必然的結果。

手機,哪怕是旗艦手機,對于用戶換機周期的期待也是每年或最多每兩年一換,但商用筆記本電腦換機周期通常要到五年以上。以純消費電子的理念來打造商用筆記本電腦,可以將之打造成看起來比傳統(tǒng)PC廠商性價比高、顏值好又配置更均衡的一款機器,什么金屬殼、超薄、無風扇設計都可以整合到其中,但恰恰遺忘了商用筆記本最關鍵的訴求:結實耐造不嬌氣。

一年前舊電腦罷工要換電腦時,由于受到華為PC“口碑”的吸引,以及對華為內部人士的信任,購入一臺華為MateBook 14商用筆記本。但不到一年時間,這臺電腦陸續(xù)出現(xiàn)觸摸板失靈、屏幕轉軸松動、屏幕出現(xiàn)亮塊、合上屏幕以后電腦仍然運行、純電池供電時待機時間遠低于標稱時間等問題。

后來詢問周邊近一兩年換成華為筆記本的朋友,有些問題是有共性的,比如待機時間短、觸摸板失靈等,而且并不是一兩個案例,我周邊大部分華為筆記本電腦用戶,從主流型號到旗艦型號,都遭遇過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他們的反饋均是以后工作電腦不推薦用華為筆記本。

華為PC的A面是漂亮、輕便、配置高,在宣傳上華為也確實在用宣傳手機那一套來宣傳PC,看上去酷炫高能,再加上民族品牌的加持,尤其對比那不爭氣的“太弱”的聯(lián)想,讓人難免不動心。但華為PC的B面是不好用、不耐用、不經用,穩(wěn)定性和操控性稀爛,達不到生產力工具的要求,用過以后就再也不想用。

某業(yè)內資深人士表示,“PC組裝”門檻沒有想象中那么低,更何況現(xiàn)在PC的消費品屬性并不高。在企業(yè)用戶層面上,華為PC產品還拼不過傳統(tǒng)三強;而在愛國情懷被消費過后,個人用戶有多少比例能留存下來成疑。口碑營銷是柄雙刃劍,在華為PC產品質量還不足以支撐這樣高強度口碑與情懷營銷時,是否會被輿論反噬?

當然,以華為的能力,可能不會被輿論反噬。目前京東上多款在售華為筆記本的好評率都在95%以上,檢索“Matebook 質量問題”也并沒有多少有效信息。另一位資深IT從業(yè)者告訴我,這可能與華為不同產品設定的目標用戶不同有關,華為手機希望鎖定的用戶年齡應是40歲左右,而華為PC的用戶定位可能在20歲上下。

如果華為PC真是這樣的定位,那產品質量搞成這樣大概還差可解釋。學生黨有時間,愛折騰,產品性價比高、外觀漂亮就夠了,耐不耐用,不是這個群體關心的。但看市場宣傳的口風,商務本與生產力工具這種提法并不少見。

但即便是學生本,質量做成這樣,讓人難以相信這就是華為出廠品質標準。有資深投資人表示,除了手機,華為消費者事業(yè)部其他產品質量并不如人意,他說:“華為做IoT太大躍進了,很多產品沒像手機那樣打磨好,就急著靠‘華為’二字做推廣!

在戰(zhàn)略上可以藐視競爭對手,但在戰(zhàn)術上要重視競爭對手。如果不尊重現(xiàn)世界第一,想把其他產品的成功經驗復制到一個自己以前未曾涉獵的領域,無疑是在刻舟求劍,哪怕這兩類產品看起來很像,但具體實現(xiàn)環(huán)節(jié),肯定有太多的經驗和技巧不是靠另一個相似產品就可以參透的。

從華為消費者事業(yè)部的產品定位來看,PC屬于“1+8+N”中的“8”的一支,需要拱衛(wèi)手機產品這個“中央軍”的旁系部隊,無法得到像手機一樣得到重視可以理解,但如果“8+N”中的所有產品都可以用手機成功經驗來復制,所有的旁系產品都須為了手機產品的成功而犧牲自己的特點,那華為還提什么“1+8+N”,直接像運輸大隊長一樣讓旁系部隊自生自滅不就行了?

聯(lián)想在研發(fā)投入、高管薪酬和發(fā)展模式上有太多槽點,但這不等于聯(lián)想在PC產品上的經驗都不值得學習了。無論是驕傲自滿,還是急于變現(xiàn),都會拉低“華為”品牌的美譽度。我從來不反對廠商做“愛國”生意,但如果產出質量沒保證,只想利用民族情緒賺快錢,掌控輿情的精力投入大于改善產品質量的精力投入,那比被屢屢口水吞沒的聯(lián)想又能高到哪里去呢?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wǎng)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