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整改首先擴招審核團隊,靠機器學習推薦內容已是偽命題?
“今日頭條將強化總編輯責任制,全面糾正算法和機器審核的缺陷,不斷強化人工運營和審核,將現(xiàn)有6000人的運營審核隊伍,擴大到10000人!4月11日早4時33分,今日頭條創(chuàng)始人&CEO張一鳴在其《致歉和反思》信中說。
作為國內最大的智能內容平臺,今日頭條一直以機器學習推薦技術引以為傲。此次大幅度擴充運營審核團隊,或許是認為,以機器學習為主導的機制,已無法負荷龐大的內容審核工作,需要加大人工輔助力度了。
指控、處罰、責令關閉內涵段子,今日頭條整改行動從本月正式開始
早從今年3月開始,用戶可能或多或少的有所感覺,甚至提出疑問:包含低俗、違法、虛假等內容的今日頭條,是不是快要不行了?
3月8日,央視財經發(fā)布《“今日頭條”終于上了“頭條”!無視監(jiān)管,竟做起這種“黑勾當”!害苦2.4億用戶...》文章,直指“今日頭條”利用“二跳”手段發(fā)布虛假廣告,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并危害到相關藥品企業(yè)正常經營;
3月29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直接指出,今日頭條枉顧監(jiān)管約談,明著合法,暗中“二跳”廣告的“黑勾當”;
3月30日,就廣告違規(guī)問題,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對今日頭條行政作出處罰,沒收廣告費并處以廣告費用3倍罰款,總計達94.4萬元人民幣;
4月4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對今日頭條、快手兩家網站的主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要求全面整改;
4月9日,多家應用商店下架今日頭條APP,暫停其下載服務3周,時間從4月9日15時起至4月30日15時止;
4月10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責令今日頭條永久關!皟群巫印薄.斖,今日頭條關停“內涵段子”。
近一個月的時間,央視及國家相關監(jiān)管部門接連不斷的的指責,幾乎在大眾面前將今日頭條批的體無完膚。為此,今日頭條方面承諾,將把4月作為整改月,全面清查產品中存在的問題,并定期向監(jiān)管部門匯報整改進度,向公眾同步整改結果。
依靠機器學習推薦機制,今日頭條僅用6年便成為國內最大的智能內容平臺
從2012年發(fā)布第一個版本至今,今日頭條僅用不到6年的時間,便發(fā)展成為了國內最大的智能內容平臺。相關數(shù)據統(tǒng)計,截至2017年7月31日,今日頭條的日活躍用戶數(shù)已經達到了1.2億,較2016年同期翻了一倍多。
眾所周知,機器學習推薦機制是今日頭條最大功臣。縱觀今日頭條推薦的結果看,其智能算法大致走了以下幾大流程:
一、數(shù)據抓取,從用戶在該平臺的瀏覽動態(tài)或其他賬號日常動態(tài)中抓取相關數(shù)據。
二、用戶分析,每個用戶都是一個數(shù)據庫,信息瀏覽行為越多,其數(shù)據庫中的數(shù)據也越多。智能算法會對這些數(shù)據進行整合與分析,從而提煉出該數(shù)據庫的關鍵詞。
三、內容審核,智能算法主要做了兩件事,消重和審核。
消重,就是辨別內容相似度,以避免推薦給用戶的內容過于重復。顯然,這一點,今日頭條做的并不好,用戶經常會看到相似內容,甚至標題、圖片等都很相似;
審核方面,這是今日頭條被嚴厲指責的關鍵問題所在。因算法尚未成熟,人工干預度低,導致很多未經人工審核的將色情、低俗、虛假、違法等內容通過了審核。
四、新聞推薦,這是與用戶直接關聯(lián)的一步。從今日頭條的推薦機制看,內容會被推薦與否,與熱點、點擊量直接掛鉤。這是智能算法對內容受歡迎程度的一次判斷。
但顯然,今日頭條這一內容平臺,并沒有很好的做到其所期望的。
雖加大人工審核力度,機器學習推薦內容依舊是大勢所趨
“3月29日央視報道我們的廣告問題后,我不斷反思自己以前的想法,反思公司現(xiàn)在的做法,開始大力推進公司員工提高意識、改進管理、完善流程!边@是張一鳴的反思之一。
而隨后的行動,就是“強化人工運營和審核,將現(xiàn)有6000人的運營審核隊伍,擴大到10000人!
顯然,今日頭條這個人工智能內容平臺,已經認識到機器學習的不足,開始更為重視人工了。對此,有網友提出質疑,從人工到人工智能是進步,從機器回到人工,這是歷史和科技的倒退?
去年11月,張一鳴在2017今日頭條創(chuàng)作者大會上透露,其頭條號賬號總數(shù)超120萬,平均每天發(fā)布50萬條內容,創(chuàng)造內容消費達48億次。
以每個賬號每天投稿5條內容算,頭條好每天的投稿內容達600萬條。除此之外,今日頭條旗下還有悟空問答、微頭條、西瓜/火山/抖音以及已經關停的內涵段子。該平臺每天的投稿、上傳內容超4000萬。
僅靠1萬的人工,顯然是無法完全負荷審核任務的。僅從目前來說,今日頭條的審核推薦機制,依舊以機器學習算法為主導,并加以大量人工輔助。
其實,除了今日頭條,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快手短視頻、界面等平臺也有相關的機器學習審核算法的加持。如新浪微博,其會實時更新關鍵詞,如果用戶發(fā)布的內容涉及到相關關鍵詞,就會被屏蔽或刪除。
而微信公眾號作為現(xiàn)今流量排前的內容平臺,其在內容審核方面則較為嚴謹。有過運營經歷的人應該經常碰到,一旦提交審核的內容中提及了一些敏感內容或詞匯,其審核時間就會非常得長。
很顯然,在平臺多元、領域多樣、數(shù)量越來越龐大的情況下,通過機器學習審核推薦內容是大勢所趨。僅靠人工,非得累死。
不過,當前的機器學習算法能工作質量,還遠不及人類,否則,今日頭條也就不會陷入如此窘境了。就像扎克伯格曾經說的一樣,F(xiàn)acebook對人工智能非常依賴,希望能夠通過AI改善審核機制。但想要完全依靠AI審核內容,可能還需要5-10年的時間。
機器學習算法作為每一次內容低劣指控的“背鍋俠”,需要的,可能只是時間和耐心。在沒有完全成熟之前,可以是主導,但絕不可以是唯一。技術提升加以人工輔助,是對用戶最大的負責。
“我是工程師出身,創(chuàng)業(yè)的初心是希望做一款產品,方便全世界用戶互動和交流。因此,在過去幾年間,今日頭條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放在了企業(yè)的增長上,F(xiàn)在,我們必須重新梳理我們的愿景,保證所‘創(chuàng)作’與‘交流’的內容是積極向上的、健康有益的,能夠給時代、給人民帶來正能量!睆堃圾Q說的似乎很誠懇。
最后
快手的創(chuàng)始人&CEO宿華曾表示,技術讓每個人前所未有的得到了表達自我的機會,但也帶了新的社會問題。因為幾千年來,人們所適應的,是由人呈現(xiàn)出來的世界。我們需要去適應新的世界。
當然,這里不得不提一句,機器學習算法是在抓取用戶“行為數(shù)據庫關鍵詞”之后才進行的推薦。如果,你能抵制住低俗內容的誘惑,又怎會被這些內容推薦“干擾”?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shù)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