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遞交IPO,嘀嗒為何著急上市?
在嘀嗒最新的招股書中,其給出了五條策略,一是鞏固順風車在行業(yè)的市場領導地位;二是繼續(xù)推動出租車行業(yè)的數字化轉型;三是提升變現能力并豐富變現渠道;四是提升技術能力;五是尋求戰(zhàn)略聯盟、投資及收購。
我們可以這么來理解,首先,短期內網約車行業(yè)的抽成會有下行的趨勢,因此,嘀嗒可以通過持續(xù)擴大規(guī)模來提高收入的規(guī)模效應,也就是要進一步占據市場的空白空間,另外,持續(xù)增加出租車業(yè)務的增收能力,也是未來的關鍵。
數據顯示,15-18年國內順風車市場交易額接近翻倍,預計2025年順風車潛在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5,229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年增長率為41.8%。可見,未來順風車市場的滲透率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其次,通過提高技術能力來壓縮成本是嘀嗒未來的“降本”方向,比如通過算法的優(yōu)化來提高司機與乘客的訂單匹配效率,是減低成本并通過提高客單量來提高服務費率的一個方法。
03 讓上市緩一緩,嘀嗒有沒有新故事?
假如嘀嗒能順利實現“增利”,那么,它的上市夢,或還可以緩一緩,不過,能否上市的關鍵,始終還得看嘀嗒能拿出怎樣的新故事來。
從目前嘀嗒頻繁的媒體發(fā)聲中,筆者認為這兩點較為值得關注。
其一,是關于“碳中和”的故事。在2021年中國汽車新消費論壇上,嘀嗒出行創(chuàng)始人宋中杰發(fā)表了《以科技賦能和模式創(chuàng)新,合力推進“零碳交通”》的主題演講,宋中杰提到了共享出行對“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意義。
宋中杰認為,過去幾年,移動出行取得了極大的發(fā)展,但網約車的出現,一方面解決了出行的便利性,但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道路擁擠的問題,“一增一減”之下,其實并沒有明顯提升出行系統(tǒng)整體的效率。
但相比較之下,嘀嗒“順風車+出租車”的組合,可以更為有效的滿足出行的“彈性”+“固定”供給,充分發(fā)揮交通的增效潛,推進 "零碳交通 "。
事實上,從宏觀政策層面來看,順風車確實比網約車更吻合國家當前的發(fā)展方向!疤贾泻汀备拍钭钤缡侨ツ9月份我國在聯合國大會提出來的,其后,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和7月的政治局會議中都反復提到,可見其重視程度。
當然,“節(jié)能減排”需要調動的行業(yè)極多,下面只是部分產業(yè)政策的匯總,所以說,順風車或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部分,但相比近來接連被錘的網約車行業(yè),毫無疑問,順風車更接近熱門的風口,而這也是資本市場所偏愛的。
而嘀嗒的另一個故事點,是其近來低調上線了京東白條的付款功能,而此次合作,一方面是京東金融在在出行場景中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嘀嗒在“導流”業(yè)務上的一次試探。
相較于行業(yè)“老大哥”滴滴出行收購支付牌照、入股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等舉措,嘀嗒目前在金融布局上還停留在導流階段。
除了上述提到的京東白條之外,嘀嗒App中多個頁面都出現了貸款產品的身影。廣告和金融是互聯網公司變現的主要方式,嘀嗒選擇為其他平臺做導流,本質上也是為了進一步挖掘存量用戶的價值,為自己增加“變現”方式,這并不難理解。
但如果一直只做“貸款”導流業(yè)務,平臺可獲得的用戶信息非常少,而此次和京東白條合作,有利于嘀嗒介入到用戶金融行為的下游鏈路,通過參與用戶的借貸流程,留存更多用戶金融能力等的大數據。
雖然,現在談嘀嗒要像滴滴一樣發(fā)力金融布局仍言之尚早,來假如未來的嘀嗒能通過金融服務的布局來提升營收能力,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擴展自身實力的路徑。
總的來說,嘀嗒的上市夢何時能實現,這與行業(yè)的大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在此之前,誰也難交出一個時間表,對嘀嗒來說,現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增加營收,構建故事,將來才有機會在資本市場上交出漂亮的成績表。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最新活動更多
- 1 誰是受“關稅戰(zhàn)”沖擊最大的城市?
- 2 王凱:以“以太坊”為翼,引領區(qū)塊鏈技術革新
- 3 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對比:Robotaxi雙雄爭霸,誰將啃下萬億市場“硬骨頭”?
- 4 城市NOA中,智能駕駛功能邊界在哪里?
- 5 無人配送車產業(yè)鏈拆解
- 6 一季度GDP成績單出爐,31省份外貿依存度如何?
- 7 看完全是黑科技的智慧公園,我不淡定了
- 8 Uber:自動駕駛能殺死“美版滴滴”?
- 9 智駕平權戰(zhàn)之城市NOA:既要華為性能、又要特斯拉成本
- 10 海上停機導致航運業(yè)維修損失數萬美金?Easy-Laser易樂推出XT770激光對中系統(tǒng),實現毫米級精度確保航行“零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