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復工如何避免間接接觸?人臉識別門禁實現硬核防控

隨著返工日的臨近,全國各地陸續(xù)恢復生產和工作,與此同時,疫情預防的工作也不可松懈。據悉,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為飛沫傳播和間接接觸,當下,人人出門都會佩戴口罩,并且經常洗手,可以有效預防飛沫傳播,而接觸公共設施的間接傳播方式不容忽視。為有效防控疫情,許多地區(qū)開始采用人臉識別門禁。

兼顧效率與防控 人臉識別門禁便利民眾

因居民需要外出采購生活用品,有些小區(qū)進出方式仍然靠刷卡和輸入密碼,但這樣一來,小區(qū)居民的手掌會相互間接接觸,若有人患上新型肺炎,將增加感染的機率,公司考勤也是同理。

另外,進入小區(qū)往往還需要出示身份證、出入證,登記個人信息,并通過體溫檢測等幾道程序,至少也需要三分鐘,若遇到排隊,還要等待更久。

為此,許多安防企業(yè)紛紛開始研發(fā)人臉識別門禁。例如,依圖就基于自身人臉識別技術,研發(fā)出智能刷臉終端系列產品,用戶之間不會產生間接接觸,可以在幾秒之內通過。人臉識別門禁與健康綠碼相結合,不僅可以防護疫情,也能夠便利居民。

技術進步 戴口罩也能識別

人臉識別門禁還面臨著另一個問題——如何識別戴口罩的人?對人臉識別來說,口罩遮擋了部分面部特征,會導致人臉識別算法“拒識”與“誤識”;而如果讓人們摘下口罩,沒有防護,又存在傳染風險。

面對這一問題,安防企業(yè)也有應對之道。據悉,漢王智遠已經對算法進行了針對性迭代,及時推出了針對佩戴口罩人員的人臉識別技術,可對人臉進行定位并準確識別。識別成功后,自動發(fā)出信號打開門禁或閘機,記錄考勤信息;對于對未佩戴口罩的人員,則會拒絕通過并發(fā)出報警提示。

當然,有口罩遮擋的人臉識別安全性畢竟要弱于無遮擋識別,所以這一技術主要應用于門禁、打卡等場景,而刷臉支付類場景由于對安全性要求較高,因此暫未使用該技術。

人臉識別結合紅外測溫 解放門崗力量

既然門禁能夠識別人臉,還克服了戴口罩的障礙,那能否結合其他技術,開發(fā)出更便利的功能?答案是可以的。人臉識別門禁可以集成紅外體溫探測器,在人員經過的短短幾秒內,人臉測溫系統(tǒng)就將業(yè)主的體溫和考勤記錄在系統(tǒng)內,放行體溫正常人員,提示體溫異常人員。

這類設備大大提高了小區(qū)流動人員通行篩查的效率,降低誤檢、漏檢的情況,將門崗力量從手動測量體溫工作中釋放,以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小區(qū)巡邏等工作中。

結語:復工在即,無論是企業(yè)還是小區(qū),都需要結合自身實際,不斷細化相關舉措。例如實行錯峰就餐、進行電梯樓梯消毒、限定乘梯人數等,均為必要舉措。當然,個人防控的“弦”也要隨時繃緊。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