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超8億拿下生長激素潛力股,圣湘生物又站在了風口上
“診療一體”新未來。
來源|醫(yī)藥研究社
圣湘生物“有錢就任性”?
近日,該公司發(fā)布公告稱,擬以8.075億元現金收購中山未名海濟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海濟”)10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山海濟將成為圣湘生物的全資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圣湘生物在此之前就已經完成多筆收購與投資(涉及真邁生物、Firstlight Diagnostics、深圳安賽、鹍遠生物、鯤騰生物、圣微速敏等公司),但均與IVD(體外診斷)業(yè)務發(fā)展相關,而此次收購帶有跨界性質。
據了解,中山海濟主要從事基因重組產品及生物制品的研發(fā)和生產,核心產品為人生長激素(短效粉針、短效水針)。
那么,圣湘生物為何會有跨界的想法?最終該公司的發(fā)展又會呈現出怎樣的面貌?
01
從巔峰到低谷后
打開多維視野
實際上,圣湘生物此次跨界收購與此前收購動作的核心目的一致,都是為了找到更多增長點。
從近年來的業(yè)績表現來看,該公司已經歷“從巔峰到低谷”。
據財報,2020-2022年,圣湘生物營業(yè)收入分別為47.63億元、45.15億元、64.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17億元、22.43億元、19.37億元。然而,到了2023年,公司營收銳減84.39%至10.07億元,歸母凈利潤銳減81.2%至3.64億元。
很明顯,潮水退去、暗礁顯現,圣湘生物原有的新冠核酸檢測業(yè)務面臨重大挑戰(zhàn)。而要走出困境,圣湘生物也必須將壓力化為動力。
怎么做?以IVD業(yè)務為起點,通過投資相關產業(yè)等手段,開辟多條發(fā)展路徑。
據圣湘生物介紹,公司已布局呼吸道疾病、婦幼健康、血源感染性疾病、基因測序、免疫診斷等關鍵領域,推出了一系列產品及解決方案。
比如,在呼吸道疾病領域,從產品、服務到銷售模式全面創(chuàng)新,基于門診、急診精準診療以及“互聯(lián)網+醫(yī)療”到家自檢需求增長,2024年上半年呼吸道類產品營業(yè)收入已與2023年全年總額基本持平。
在婦幼健康領域,產品矩陣進一步完善,柯薩奇病毒A6型/A10型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人MTHFR基因多態(tài)性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已獲批上市。
在基因測序領域,推出病原超多重靶向測序(tNGS)、病原宏基因組測序(mNGS)和病原全基因組(WGS)等多種檢測技術,并運用于結核診斷及耐藥防控、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中樞系統(tǒng)感染等多個臨床重點及難點領域。
這樣的多元布局也驅散了一些發(fā)展陰霾。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圣湘生物營收達到10.33億元,同比增長63.24%;歸母凈利潤為1.95億元,同比下降34.80%;扣非凈利潤為1.51億元,同比增長637.21%。
但對比2023年之前的業(yè)績表現,圣湘生物顯然還在艱難地“爬坡”。如何實現更大的增長,仍是其必須直面的問題。
02
轉型2.0階段
新機遇在生長激素賽道?
此次收購,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圣湘生物來到轉型2.0階段。
對于圣湘生物而言,要實現快速增長,不妨將目光放遠些,走出IVD業(yè)務框架,或能看到更大的發(fā)展舞臺。
那么,中山海濟身上究竟藏有怎樣的機遇?
具體來看,一方面,中山海濟同樣處在前景廣闊的賽道。據Frost & Sullivan數據,2017-2021年,我國重組人生長激素的市場規(guī)模由4億美元迅速增長至1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34.7%,顯著高于美國市場同期的5%。
預計到2025年該市場規(guī)模將繼續(xù)增長至26億美元,到2030年將達到47億美元,2025-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2.57%。
另一方面,雖然生長激素賽道上高手云集,海外有諾和諾德、輝瑞、禮來、羅氏等巨頭公司,國內有金賽藥業(yè)、安科生物、天境生物、維昇藥業(yè)等發(fā)展勢頭強勁的企業(yè),但中山海濟也有不俗的增長潛力。
圣湘生物公告披露,經過多年市場耕耘,中山海濟已經在廣東、福建等地建立起兒科、兒?频亩鄬哟、覆蓋面廣泛的客戶體系,銷售客戶主要為基層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基層衛(wèi)生院、診所和門診部。
在此基礎上,中山海濟的業(yè)績持續(xù)增長:2023年、2024年1-5月及2024年1-11月,營收分別約為3.5億元、2.08億元、4.07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4826.38萬元、3957.82萬元、1.05億元。
當然,該公司的規(guī)模體量仍然較小,為了減少投資風險,圣湘生物與中山海濟的交易也存在階梯機制。
根據協(xié)議,圣湘生物在支付完第一、二期股權轉讓款(合計7億元)后,若目標公司(中山海濟)2024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按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原則確定)達到或超過1億元,圣湘生物則在相應時間支付第三期股權轉讓款合計1.075億元;若凈利潤未超過7000萬元,圣湘生物無需支付第三期股權轉讓款;若凈利潤超過7000萬元但未達到1億元,圣湘生物有權扣減第三期股權轉讓款。
另外,乙方(中山海濟股權出讓方)承諾目標公司2025年度、2026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按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原則確定)分別不低于1.4億元、1.8億元。若實際凈利潤達標,將增加目標公司估值。
在公告中,圣湘生物也做出積極預測,如果前述業(yè)績承諾達成,以標的公司2023年度凈利潤為基數,年平均增速將超過50%,對公司未來戰(zhàn)略發(fā)展及經營業(yè)績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再考慮到圣湘生物當前的資金儲備(2024年三季報顯示,圣湘生物期末貨幣資金余額為44.18億元),這場收購其實風險較小,加之標的公司增長潛力突出,圣湘生物可以說做了一筆劃算的交易。
而這場交易將對圣湘生物的未來發(fā)展產生怎樣的影響,也值得一番探討。
03
追求協(xié)同效應
走好“診療一體”道路
雖然通過押注中山海濟,圣湘生物走出了傳統(tǒng)的IVD業(yè)務布局,但還是能找到兩家公司的業(yè)務交叉點或融合點。
公告提到,圣湘生物與中山海濟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皆有布局。前者進行了人才儲備和產業(yè)轉化等,后者在重組蛋白、多肽技術平臺以及其整體工業(yè)微生物、合成生物學方面已具備一定產能。因此,雙方可以在功能性生物醫(yī)學產品領域形成上下游合力發(fā)展。
另外,圣湘生物在兒科、兒?品矫嬉延袠I(yè)務沉淀,并建立了從國家級到省級再到地市級縣級醫(yī)院的銷售網絡,與中山海濟生長激素產品研發(fā)、生產及銷售布局相結合,可以打造“兒童矮小癥”專病品牌效應,提供從篩查、診斷到治療的全方位診療服務。
綜合來看,圣湘生物此次收購,并非盲目的決策,其本質還是從現有多元業(yè)務布局出發(fā),追求協(xié)同效應,最終指向“診療一體”的綜合戰(zhàn)略布局。
可以肯定的是,“診療一體”是必然趨勢。具體而言,精準診斷與精準治療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只有二者充分結合,患者才能獲得更加全面有效的醫(yī)療服務,而公司自身其實也能提升在產業(yè)鏈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基于“診療一體”的目標,圣湘生物也準備通過整合多樣化的檢測技術和智能化診斷系統(tǒng),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平臺,支持更精準的臨床決策,或能帶來整體醫(yī)療業(yè)務運營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不過,這些動作還停留在計劃層面,于圣湘生物而言,現階段的重點還是實現公司與中山海濟原有業(yè)務的整合,協(xié)同效果決定了成長空間。
原文標題 : 擬超8億拿下生長激素潛力股,圣湘生物又站在了風口上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