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你的細胞竟然會成為機器人
文/陳根
你聽過生物機器人嗎?你有想過,你的細胞有一天會成為機器人嗎?
11月30日,美國塔夫茨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先進科學》上發(fā)表了一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們利用人類氣管細胞創(chuàng)造了一種微型生物機器人——Anthrobots,中文意思其實就叫人類機器人。
新的微型生物機器人有幾個特點。
一是采用人的細胞合成,這個很好理解,這個生物機器人,其實就是由人類肺上皮細胞構成的。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從人體氣管表面提取支氣管上皮細胞,這些細胞中包含著支氣管上皮祖細胞,這種細胞被稱為成體干細胞,是一種在成人體內存在、具有一定分化潛能的特殊細胞。這個生物機器人最獨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利用我們人體里已經存在的細胞構造的,而無需進行復雜的基因改造。
第二是這個微型生物機器人可以運動,這主要依賴于細胞上的纖毛。研究人員利用支氣管上皮祖細胞現(xiàn)有的分化能力,合成帶有纖毛的多細胞球體,纖毛是一種微小的毛發(fā)狀結構,可以振動移動。纖毛的分布決定了這個微型生物機器人的運動方式,它們既可以做直線運動,也可以做曲線運動和環(huán)狀運動,或擺動。
最后一個特點,就是可以修復受損的細胞,這也是生物機器人最具有價值的地方,那就是治療功能。研究人員對生成的機器人進行試驗,讓其修復用金屬棒刮擦過的一塊受傷的神經組織。
研究人員先是把機器人放置于一個狹小的空間內,結果發(fā)現(xiàn),它們會自然形成一個集群,然后把它們放在距離受損神經組織不遠的地方。神奇的是,這些微型生物機器人可以自己移動到受損的神經組織之處,引發(fā)大量的組織再生,修復受損的神經元。與這個實驗結果形成對照的是,在沒有機器人的受傷神經組織中,神經元不會生長。也就是說,至少在實驗室培養(yǎng)皿的二維世界中,生物機器人促進了活體神經組織的有效愈合。不過,研究人員目前尚無法解釋為何生物機器人能修復受損的神經組織。
其實,在三年前,就已經有科學家也培養(yǎng)出相似的生物機器人了。不過當時正好趕上疫情剛剛開始,所以好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新聞,當時也是美國著名的塔夫茨大學聯(lián)合其他研究團隊利用非洲爪蛙的胚胎干細胞,培養(yǎng)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活體機器人 “Xenobots”。當時的那個活體機器人帶有纖毛結構,也是能夠自由移動、運載藥物甚至還可以自行復制。
而這次的研究顯然比三年前的要更深入一點,這次是直接利用我們人體的細胞來構建這個生物機器人,也就是說起源于人類,也作用于人類。這就帶來許多非常大的優(yōu)勢,首先是沒什么倫理限制,因為不損害DNA和基因,而且沒有像胚胎干細胞那樣的限制,可以從成人的氣管和支氣管提取進行培養(yǎng)。其次是很方便培養(yǎng),只要在器皿中就可以培養(yǎng)。
這也為生物機器人進入臨床治療帶來了更大的希望,未來,我們治療疾病,可能就是從身體里提取一些細胞再體外培養(yǎng)出生物機器人,然后再注入回我們身體里,幫我們修復受損的組織,比如修復受傷的脊髓或視網膜神經損傷,或者是修復受損的神經元,甚至是治療癌癥都有可能,這也將給醫(yī)學治療帶來極大的革新。
原文標題 : 陳根:不可思議,你的細胞竟然會成為機器人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
最新活動更多
-
10 “意外”的藥明康德
- 1 2025高端醫(yī)療器械國產替代提速,這些賽道值得關注!
- 2 多數(shù)人錯估了關稅將對中國醫(yī)藥產業(yè)的影響
- 3 一季度醫(yī)療儀器及器械進出口報告:前十大出口市場在哪?
- 4 認購火爆,映恩生物打響18A IPO重啟信號槍
- 5 中國創(chuàng)新藥出海:機遇、挑戰(zhàn)與未來展望
- 6 核藥賽道解碼:高壁壘、國產替代與千億市場卡位
- 7 創(chuàng)新藥是避風港,更是發(fā)射臺!
- 8 第一醫(yī)藥扣非凈利潤僅687.40萬元:上海“隱形土豪”要再沉淀沉淀
- 9 隱匿的醫(yī)療大佬,10年干出千億級公司
- 10 外骨骼機器人,誰是盈利最強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