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突擊分紅+關聯交易 迪嘉藥業(yè)上市幾多勝算

2023-07-03 14:52
銠財
關注

估值憑啥大漲? 

作者:樹知

編輯:茂貞

風品:恪圭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全面注冊制開啟,為眾多IPO企業(yè)帶來新曙光,藥企仍是沖刺主力軍。

6月16日,迪嘉藥業(yè)向創(chuàng)業(yè)板遞交上市申請。背負存貨連增、高管辭職、關聯交易等質疑,能如愿過關么?

01

警惕集中依賴 存貨高企風險

公開信息顯示,迪嘉藥業(yè)成立于2013年,是迪沙藥業(yè)集團下屬子公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集原料藥和醫(yī)藥中間體的研發(fā)、生產及銷售于一體,主要原料藥產品包括洛索洛芬鈉、替米沙坦、非布司他、鹽酸氟桂利嗪等。

2020-2022年,迪嘉藥業(yè)營收約3.07億元、3.74億元、5.15億元;對應歸屬凈利約5801.79萬元、6998.74萬元、1.15億元。

持續(xù)雙增,值得肯定。細分業(yè)務,原料藥是妥妥主力,2020-2022年分別約為2.44億元、2.78億元和3.69億元,占主營業(yè)務收入比80.48%、75.66%和71.97%,雖持續(xù)下降,占比依然較高,需警惕集中依賴性風險。

2020-2022年,公司存貨賬面價值為8448.23萬元、9198.41萬元和22492.45萬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比41.52%、39.14%和59.79%。

存貨規(guī)模連增,除了現金流壓力,還暗含減值壞賬風險。2020-2022年,公司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1810.23萬元、1305.22萬元和2225.28萬元。同期,經營現金流分別為8029.56萬元、7841.17萬元、3108.93萬元。

存貨周轉率為1.63、2.29、1.64,而行業(yè)平均值為1.69、1.93、2.09。

02

1.5億補流還貸

突擊分紅2.2億合理不?

聚焦此次上市,擬募6.31億元,將分別用于高端原料藥綠色工藝產業(yè)化二期項目3.55億元、研發(fā)中心建設項目1.2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1.5億元。

2020-2022年,企業(yè)速動比率分別為0.67%、1.08、0.55,而行業(yè)平均值為1.95、1.37、1.71。截至2022年末,迪嘉藥業(yè)短期借款余額約6273.19萬元,賬上貨幣資金約4481.56萬元,存在一定現金流壓力。

考量在于,IPO前夕,公司卻進行了大額分紅。2021年現金分紅2000萬,2022年大增至2億元。要知道,2021-2022年企業(yè)凈利和不過1.85億元,報告期三年之和也才2.43億元。是否多于大手筆了?

一邊補流還貸,一邊豪放分紅,到底差不差錢、募資嚴謹性幾何?

近年來,擬IPO公司的分紅情況一直是監(jiān)管審核重點。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表示,分紅是股東享有的權利,監(jiān)管層并不會對其進行太多限制。不過對IPO公司來說,分紅時機、分紅比例都需根據企業(yè)經營情況而統(tǒng)籌考慮,不合理利潤分配方案等問題則有可能構成上市審核障礙。

03

關聯交易、關聯擔保

三高管離職 估值大漲冷思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控股股東為迪沙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沙集團”),實控人為王德軍、王琳嘉父女,合計控制迪嘉藥業(yè)89.06%股份,王德軍擔任迪嘉藥業(yè)董事長,王琳嘉任迪嘉藥業(yè)董事。

可見,迪嘉藥業(yè)有一定家族企業(yè)屬性。

行業(yè)分析師郭興表示,企業(yè)發(fā)展早期,家族管理有利運營穩(wěn)定性、決策高效性。而成長到一定規(guī)模后,現代企業(yè)管理就是重中之重。家族企業(yè)治理透明性、決策先進性、開放性、精準度前瞻度,團隊人才培養(yǎng)、提升空間等都是輿論焦點。

據招股書,2019年起,迪嘉藥業(yè)共為迪沙集團擔保8次,單次擔保金額在2800萬元-8000萬元不等,擔保類型均為連帶責任保證,總擔保金額達3.91億元。

且2020-2022年,迪嘉藥業(yè)向迪沙集團出售原料藥,分別獲得3636.62萬元、4170.72萬元、4859.59萬元收入,占總營收比11.83%、11.16%、9.43%。

同期,迪嘉藥業(yè)向菲密亞、山東迪沙藥堂連鎖有限公司、青島迪沙藥堂連鎖有限公司、威海迪嘉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采購日用品、食品等,總額分別為77.36萬元、110.74萬元、60.07萬元。而上述交易期間,上述企業(yè)均為迪沙集團或王德軍擔任董事長的迪沙投資旗下企業(yè)。

頻頻關聯交易,是否公允、有無利益輸送可能?

另一廂,2013年成立至今,迪嘉藥業(yè)注冊資本發(fā)生過7輪變動。

如2019年9月,迪沙集團及其子公司山東營銷公司以迪素制藥100%股權投資至迪嘉有限,對價4億元。即迪沙集團未出一分錢,就將迪嘉有限注冊資本推高至5億元。

再如2022年,5月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時,注冊資本由5.85億元縮為2億元。在此基礎上僅5個月后便引入16名自然人股東,增資價格1元/股。雖然迪沙集團股權被稀釋,可王德軍、王琳嘉父女僅出資不到2億元,就拿下公司33.49%股權。

2022年12月,員工持股平臺新迪雅以3元/股價格增資,新增注冊資本50萬元。短短兩月時間,迪嘉藥業(yè)每股價上漲200%。

據招股書,迪嘉藥業(yè)本次擬公開發(fā)行股票數量不超6360萬股,占發(fā)行后總股本比不低于10%,且不超15%,募集資金6.31億元。若按最高15%比例計,迪嘉藥業(yè)估值已約42億元。

也是2022年,企業(yè)人事急劇變動、一年內三位高管離職:1月董事長王媛因個人原因離職,11月副總經理王冠、姜磊因個人原因陸續(xù)離職。

IPO輔導期間,如此人事股權變動,是否過于招眼呢?如對于原董事長王媛的離開,迪嘉藥業(yè)僅解釋稱“個人原因”,至于其是何許人,招股書并沒披露相關信息。

本文為銠財原創(chuàng)

如需轉載請留言

       原文標題 : 突擊分紅+關聯交易 迪嘉藥業(yè)上市幾多勝算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