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最新研究:邊看電視邊玩手機更容易健忘
也許你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當你很忙時,想不起昨天中午吃了什么,剛剛還想說的話卻突然忘記了,連臥室的鑰匙也找不到了。而且,你發(fā)現(xiàn),你的記憶力變得越來越差。
為什么會這樣呢?
如今,來自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的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根據人的大腦神經活動和瞳孔大小變化,可以預測這個人是否會記住一件事。這個發(fā)現(xiàn)或將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有些人有時會記得,有時會忘記。此外,研究人員還想知道為什么有的人比其他人具有更好的記憶力,以及同時使用多種形式的數(shù)字媒體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力。
他們發(fā)現(xiàn),同時使用多種形式的數(shù)字媒體(比如長時間一邊看電視一邊發(fā)信息、上網),可能對我們的記憶產生負面影響,使得我們難以專注,且更加健忘。
相關論文以“Memory failure predicted by attention lapsing and media multitasking”為題,于 10 月 28 日在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在線發(fā)表。
(來源:Nature)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會經歷一些令人沮喪的時刻,那一刻我們無法回憶起一些我們想要表達東西。但幸運的是,我們如今有了科學的工具,可以解釋為什么一個人有時會忘記儲存在大腦記憶中的事情! 論文作者之一安東尼·瓦格納(Anthony Wagner)說。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研究成果或將有助于推動阿爾茲海默病等記憶障礙醫(yī)學研究領域的發(fā)展,也有助于改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專注度,甚至有助于提高記憶力。
為什么我們有時很“健忘”?
研究人員認為,媒體多任務行為(media multitasking,MMT)或許是讓我們“健忘”的重要原因之一。
媒體多任務行為是多個數(shù)字媒體流的并發(fā)使用,此前一項涉及 318 名參與者的研究表明,媒體多任務行為與抑郁癥狀和社交焦慮有關,從事大量媒體多任務的個體在一些認知領域的表現(xiàn)也比較差。
在此次工作中,為了監(jiān)視與記憶有關的注意力下降,研究人員測量了 80 名年齡在 18-26 歲的志愿者(他們被要求進行回憶或辨別之前某一對象的變化等任務)的瞳孔,并通過腦電圖(EEG)監(jiān)測他們的大腦活動。
“頭骨后面部分的腦電波的增加與注意力分散、走神等有關,瞳孔縮小與反應時間變慢和更容易走神有關,尤其是在完成不同任務之前! 論文作者之一凱文·馬多雷(Kevin Madore)說。
研究人員先讓受試者快速瀏覽計算機屏幕上的物體圖片,10 分鐘后再給他們看第二組圖片,并要求他們指出這些圖片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是更讓人愉悅還是不愉悅,或是他們之前是否見過這張圖,然后通過受試者的腦電波活動(測試參數(shù)為 alpha power)和瞳孔直徑的變化來評估他們的注意力分散程度。
通過觀察志愿者識別圖像中的細微變化的能力,研究人員可以衡量他們維持注意力的能力差異。
同時,研究人員還要求志愿者填寫相關調查問卷,以了解他們參與媒體多任務行為的嚴重程度(比如是否經常邊看電視邊玩手機)、是否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癥狀和沖動性,以及打游戲的情況、注意力和心智游移的趨勢。
然后,研究人員比較了志愿者個體之間的記憶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那些持續(xù)注意力能力較低和參與媒體多任務行為較嚴重的人在記憶任務上的表現(xiàn)都比較差。
圖 | 持續(xù)注意力的差異有助于解釋為什么個人更容易記住或忘記圖中 d′ 代表辨別力(discriminability),alpha power 代表腦電波強度,pupil variability 代表瞳孔變化,CER 代表判別錯誤率,RTV 代表反應時間變化。
圖 | 持續(xù)注意力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媒體多任務行為與記憶力呈負相關
我們該如何做?
研究人員表示,該領域的一個研究方向是關注個體在學習或回憶發(fā)生之前發(fā)生的事情。這是因為記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目標導向的認知——我們本質上需要準備好回憶,集中注意力,在頭腦中有一個記憶目標——以便讓我們記起什么。
“雖然從邏輯上講,注意力對學習和記憶很重要,但在這一研究中,重要的是在你開始記憶之前發(fā)生的事情會影響你是否可以重新激活與你當前目標相關的記憶! 研究人員說。
如今,他們已經了解了一些可以影響記憶準備(memory preparedness)的因素,因此可以利用它幫助我們回憶。例如,通過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做好記憶準備以及限制潛在的干擾,影響個體的心態(tài)、改變他們的周圍環(huán)境,來提高他們的記憶表現(xiàn)。
雖然我們現(xiàn)在可以采用這些相對簡單的策略,但研究人員表示,最終可能還是會需要借助一些有針對性的注意力訓練或干預措施來幫助我們保持專注。
比如,研究人員設想了一種基于瞳孔大小實時檢測注意力分散的可穿戴式眼傳感器。如果佩戴者可以得到實時的提示,就可以將他們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到手頭的工作任務上,這種傳感器可能會幫助個體學習或回憶信息。
但研究人員也強調,這一研究成果僅僅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相關性,而不存在因果關系。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研究人員未來將通過縱向分析方法探索媒體多任務行為的差異與注意力差異(或反之亦然)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雖然我們對這一研究方向的認知越來越多,但我們不能判斷過多的媒體多任務行為是否會導致持續(xù)注意力的不集中和記憶力的下降。”
盡管如此,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一在測量注意力狀態(tài)及其對使用目標指導記憶的影響方面的進展,為更好地理解影響記憶的疾病或健康狀況帶來了希望。
“我們現(xiàn)在有機會探索和理解幫助我們保持專注的大腦網絡、目標導向和老年人個體記憶差異之間的相互作用。”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
最新活動更多
- 1 2025高端醫(yī)療器械國產替代提速,這些賽道值得關注!
- 2 多數(shù)人錯估了關稅將對中國醫(yī)藥產業(yè)的影響
- 3 一季度醫(yī)療儀器及器械進出口報告:前十大出口市場在哪?
- 4 認購火爆,映恩生物打響18A IPO重啟信號槍
- 5 中國創(chuàng)新藥出海:機遇、挑戰(zhàn)與未來展望
- 6 核藥賽道解碼:高壁壘、國產替代與千億市場卡位
- 7 創(chuàng)新藥是避風港,更是發(fā)射臺!
- 8 第一醫(yī)藥扣非凈利潤僅687.40萬元:上!半[形土豪”要再沉淀沉淀
- 9 隱匿的醫(yī)療大佬,10年干出千億級公司
- 10 3月生物醫(yī)藥產業(yè)100個項目獲投,廣東最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