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浙大團隊《Nature》發(fā)文,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成功繪制

2020-03-27 10:25
鎂客maker網
關注

該研究團隊的成果建立了人類細胞圖譜的基本框架。

近日,浙江大學醫(yī)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yī)學中心郭國驥團隊與浙江大學附屬醫(yī)院張丹團隊、王偉林團隊、陳江華團隊、梁廷波團隊和黃河團隊等聯合在《Nature》上發(fā)表研究成果,該成果名為“Construction of a Human Cell Landscape at Single-cell Level”,論文顯示該團隊成功繪制了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

浙大團隊于《Nature》發(fā)表成果,成功繪制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

圖 | 一張單細胞水平的人類細胞圖譜

據了解,該研究團隊對60種人體組織樣品和7種細胞培養(yǎng)樣品進行了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分析,系統(tǒng)性地繪制了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tǒng)的人類細胞圖譜。

研究過程中,團隊已經建立了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數據庫,并鑒定了人體100余種細胞大類和800余種細胞亞類。同時,他們也開發(fā)了scHCL單細胞比對系統(tǒng)用于人體細胞類型的識別,搭建了人類細胞藍圖網站。

通過這一研究,團隊建立了人類細胞圖譜的基本框架,發(fā)現成人非免疫細胞的廣泛免疫激活,提出內干細胞和祖細胞的分化過程是一個細胞基因表達從混亂到有序的過程,并認為基因組中的調節(jié)子預先決定了分化終端的穩(wěn)定狀態(tài)。

針對圖譜對醫(yī)學臨床的幫助,郭國驥表示,“我們現在建立的是正常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的數據庫,可以用于再生醫(yī)學種子細胞的鑒定。未來如推廣到疾病細胞圖譜,便有可能運用到疾病的單細胞水平診斷上。細胞圖譜的數據對于理解疾病的發(fā)生有重要意義,但臨床治療方面的應用尚需要更多的積累!

另外圍繞成果本身,郭國驥也說到,“我們的工作在測序深度和細胞數目上都存在局限性,但是在跨組織和跨物種的數據可比性上有較大優(yōu)勢。完美版的人類細胞圖譜還應該整合空間信息、多組學數據和人群分析,這需要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