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克隆猴“破石而出” 為中國腦科學研究助攻

克隆猴的誕生突破了3大難題:熟練去核、細胞程序的精準把控以及使體細胞核擔任生殖細胞的角色。如果說前兩者需要“滴水石穿”的功夫,后者則需要“撥云見日”的機緣。有學者發(fā)現(xiàn),讓體細胞擔任生殖細胞完成胚胎發(fā)育的主要障礙之一是,克隆胚胎基因組上大量H3K9三甲基化的存在。因此,在克隆猴的培育工作中,孫強團隊注射了相應的去甲基化酶,并同時使用了此前科學家在其它哺乳動物中使用的組蛋白去乙;敢种苿,大大提高了克隆效率,最終獲得成功。

“中中”“華華”帶著使命誕生——由于很多人類的腦疾病低等動物沒有,克隆猴能夠提供腦疾病的研究模型,從而助力腦科學研究。這也是克隆猴為什么會出身于神經(jīng)研究領域。

有了克隆猴,中國將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未來可在一年時間內(nèi),培育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這既能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廣泛應用于新藥測試。

在11月4日的騰訊WE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表示,馬上會公布一批新的克隆猴,它們帶著自閉癥基因,將作為自閉癥研究的模型動物。

科學家進行人腦疾病研究直接研究人腦是一方面,以非人靈長類動物的腦作為研究對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和人類相近的猴子會患相似的神經(jīng)疾病。

——段樹民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yī)學部主任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jù)授權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nèi)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