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序到有序:離散制造業(yè)的「流程化改造」將帶來巨大效率改進
▲ 圖片來源:BatchMaster
上述定義似乎并不那么直觀易懂?梢酝ㄟ^一些簡單的特征來區(qū)分離散制造和流程制造。
從產品的可區(qū)分性來看,離散制造的產品通常有清晰的基本單位,比如一臺汽車、一塊手表,可以逐件生產;流程制造業(yè)的產品往往是均質的,需要相對大批量地進行生產制造,按照質量/體積進行售賣,比如鋼鐵、汽油。
從組裝和拆解來看,離散制造的產品通常是由一系列基本零配件組裝起來的,這些零配件在制成品狀態(tài)下仍然可以被明確地區(qū)分與拆解;而流程制造的產品,比如可樂,就很難被還原為其原始材料(雖然液體無法簡單地被拆解和還原,但容器、瓶蓋和液體還是可以區(qū)分和拆解的——因此,可樂液體生產的過程屬于流程制造,罐裝/包裝過程屬于離散制造)。
舉一個簡單但未必十分嚴謹的例子:烤面包屬于流程制造業(yè)——面包均質、單一而難以拆解;炒菜多屬于離散制造業(yè)——炒菜多樣、由不同原材料組裝而來且可拆分。
為什么存在兩種不同的生產組織形態(tài)?
#形成這種差異的核心原因又是什么
塑造一個行業(yè)具體形態(tài)的兩個最根本的因素是需求和供給:需求決定某個特定行業(yè)的「目標」或「理想狀態(tài)」,供給則提供了面向需求的一組「當前可選集合」。當二者能夠找到交點時,則會誕生一個「行業(yè)」。
需求往往天然是個性化的,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分散的。供給能力往往受限于技術水平,而技術水平在短期內通常是穩(wěn)定的,因此技術水平和需求的天然狀態(tài)往往既決定了交點是否存在(比如人類有永生的需求,但供給尚無法提供一個交點),而當交點存在時,又決定了該「交點」的位置,即該交點對應的業(yè)務流程和形態(tài),以及價格和產出規(guī)模。
短期看,供給能力往往是剛性(缺乏彈性/供不應求)的,這時要么需求側妥協(xié)(接受更高的價格或者更多的不便利),使得需求和供給能夠找到一個交點并在交點附近形成一個「行業(yè)」或者「市場」,否則這個行業(yè)就不存在。長期看,需求和供給都會發(fā)生變化,因此有些已經存在的「交點」或者「行業(yè)」也會逐漸消失(比如路邊的家電維修店、流動的醬油/醋攤販等)。
這個短期的平衡點,往往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當前行業(yè)的狀態(tài)。技術/供給能力不只是決定了生產的工藝,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企業(yè)的組織形式,并對行業(yè)格局有著深刻的影響。
長期而言,技術總會進步,供給能力總會改善,因此往往會推動這個平衡點向需求端轉移(也就是說,需求端更少地妥協(xié),或者更好地滿足需求,比如更低的價格、更個性化的配置、更加便利的消費流程——即更好地與「個性化的、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分散的」的需求進行匹配)。技術/供給能力的進步并不僅僅帶來了工藝水平的提高,它也常常促使企業(yè)的組織形式發(fā)生變化,進而對行業(yè)格局產生深刻的影響——比如技術的進步顯著改變了出租車行業(yè)的組織形態(tài),并極大提升了該行業(yè)的集中度。讓一個原本極為分散、地域性極強的行業(yè),看到了出現(xiàn)行業(yè)巨無霸的可能性。
流程制造和離散制造的組織/生產形式,就是技術-需求平衡的一個典型例子:
流程制造業(yè)的生產和組織形態(tài)與其生產技術工藝是密不可分的。往往是技術本身(比如化工、煉鋼、蒸饅頭),決定了生產的流程性而非離散性,比如煉鋼過程中需要多種溫度、氣體、礦物的緊密配合,且在此過程中發(fā)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并改變了最終產品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而技術工藝的要求本身,有時變成了規(guī)模經濟的來源,比如煉鋼的高爐需要大額的設備投資,對于小規(guī)模生產來說是不劃算的,相比之下,蒸饅頭的爐子是規(guī)模經濟中性的。
作為技術和工藝要求的一個副產品,流程制造過程中,各個生產要素的配比和配合是天然無縫對接進而高效運轉的。但由于這種流程下的產品,往往是均質而單一的,未必能夠滿足千姿百態(tài)的終端需求,因而流程制造的產成品常常會成為中間產品,會成為離散制造的「改造對象」。
與之對比,離散制造行業(yè)更多地向需求進行妥協(xié),對原材料進行各種加工、拼裝和改造,以滿足各種不同終端的個性化需求(流程制造的最終產品往往是均質的,離散制造的最終產品是千姿百態(tài)的,只有千姿百態(tài)的最終產品才能夠與「個性化的、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分散的」的需求進行匹配)。
最終產品的千姿百態(tài),決定了離散制造所需的各個生產要素潛在備選組合的數量指數級提高;同時由于離散制造在工藝上要求的耦合度較低(各個組成部分并不需要同時處在特定的溫度、濕度、壓力或者某種化學環(huán)境中),這就進一步降低了對各類生產要素的緊密組織,或者說「秩序」的要求,客觀上造成了各類生產要素組織的「無序和低效」。具體則體現(xiàn)為,相對松散管理的供應商體系、缺乏嚴格標準的工藝流程和多層級的分銷渠道(為了應付多樣的復雜要素組合所需要的專業(yè)能力、風險分擔以及對應的資金需求、分銷需求和服務需求)。
簡而言之,流程制造的核心是工藝,其生產過程相對高效但產品和交付模式單一;離散制造的核心是對需求進行匹配,其過程靈活但犧牲了生產效率。離散制造業(yè)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面向需求/偏好進行設計、生產和銷售——這一點是離散制造業(yè)的重要價值點。
可以說,狹義的離散制造(不包含設計)的核心是「組裝」,是「面向需求的組裝」,再時髦一點可以說是「面向需求的編程」,是根據用戶需求將一系列物料、人力進行組織的形式,其核心就是一套信息系統(tǒng)+控制(管理)系統(tǒng)。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