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藍/黃牌車快消亡了?德系BBA,正“解鎖”燃油車新姿勢

2023-02-17 11:59
城市汽車
關注

近幾年我們不難發(fā)現,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奔馳、寶馬、奧迪在該領域節(jié)奏相對緩慢(投入過大),雖然也一直在嘗試轉型,但因為燃油車包袱太重(掙錢太容易),一直抱著試探的態(tài)度。例如,奧迪的e-tron系列、寶馬的i系列、奔馳的EQ系列,都在探索純電豪車的發(fā)展方向;只不過,跟比亞迪、特斯拉不同,如何給藍牌燃油車“續(xù)命”(電氣化改造)仍舊是TA們的核心課題,其中就包括當下比較常見&成熟的48V輕混技術,這或許是未來燃油車的最終命運。

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國內混動車市場的格局;靹蛹夹g我們已經很熟悉,但如果要細分的話,這個領域可以挖掘的東西還是非常豐富的。

豐田THS:不帶變速器的混動方案

目前,像“兩田一產”這樣的日系車企都習慣使用不帶變速器的雙電機混動(藍牌),以及由此衍生的插混技術,國內現役的卡羅拉雙擎、RAV4雙擎E+、思域e:HEV,以及即將推出的雅閣e:PHEV都是這種。

比亞迪DM-i:專用內燃機+雙電機

同樣的,目前一線自主車企也都是類似的技術路線,比亞迪DM-i全系都是綠牌插混,因為TA電池供應鏈自給自足,而像長城檸檬DHT、吉利雷神Hi·X這種則藍牌混動和綠牌插混都有(主打藍牌),也初步形成了規(guī)模,且具備中高端市場的發(fā)展?jié)摿Α?/p>

寶馬530 Le:單電機P2混動布局

從國內現役混動產品格局來看,德系車對綠牌混動的態(tài)度要保守得多。甭管是20萬價位的帕薩特PHEV,還是寶馬530 Le、奔馳C 350 el豪車市場,產品本身的技術應用以及油耗表現,也遠不如中日系“能打”,這也造成了目前德系極低的綠牌插混市占率,還不如藍牌的凱美瑞雙擎、雷克薩斯ES300h火爆。

如何能讓藍牌燃油車在未來汽車市場獲得足夠的“保留地”,輕混技術或許會成為德系BBA最后的救命稻草。

BSG 48V輕混系統(tǒng)

本質上,所謂輕混技術,就是工作電壓&功率都明顯低于正統(tǒng)混動的技術,目前主流的都是48V,功率則大多在20kW以內,也有24V輕混(馬自達那臺2.0L壓燃機)。而從結構原理來看,目前市場出現的輕混技術大多為P0布局,也都是基于燃油車改造而來,成本低、門檻低,這對于主打燃油車的企業(yè)無疑是好消息,但相應的,其各項指標(特別是油耗)則不如正統(tǒng)輕混。

馬自達SKYACTIV-X 2.0L發(fā)動機:24V BSG電機

當然,輕混技術本身也是有潛力可挖的。

P0布局輕混的所有組件(很簡單)

最淺層的就是市面上最常見的BGS 48V輕混技術,即在燃油車的基礎上,將原本的啟動電機換成更高功率,且支持能量回收、斷油滑行、高效啟動等功能的BSG一體式電機,另外再換裝一套更高功率的電池組和配電系統(tǒng)即可。

吉利iCON(老款)

別克昂科旗

沃爾沃XC60 B5

例如,別克1.3T發(fā)動機、奇瑞1.5T發(fā)動機,以及沃爾沃Drive E系列2.0T發(fā)動機、路虎捷豹Ingenium系列2.0T、3.0T發(fā)動機,都是這個思路,TA主要通過曲軸皮帶輪系實現電機和發(fā)動機的機電耦合,不能完全解耦,且效率也相對低。

ISG 48V輕混:P2布局電機單元

在此基礎上,梅賽德斯-奔馳開始在M256 3.0T發(fā)動機、M254 2.0T發(fā)動機上首次應用以ISG電機為基礎的48V輕混技術,即P1布局方式,目前奔馳C級、S級都是這個技術方案。雖然都是低壓低功率的輕混系統(tǒng),但因為P1布局直接把電機集成在發(fā)動機和變速器中間,電機轉子直接跟曲軸硬連接(取代飛輪),電磁感應施加的轉矩要直接得多,功能實現也更高效。

同樣采用該技術方案的還有新一代寶馬X1車型,其在B48發(fā)動機和雙離合變速器中間集成了電驅單元,也可以直接為發(fā)動機提供“加力”,不過跟上面奔馳不一樣的是,X1是橫置平臺車型。官方數據顯示,這臺電機可額外提供14kW/55Nm的動力輸出,并支持50kW最大功率的制動能量回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馬自達在最新縱置平臺架構上也應用了類似的ISG 48V輕混技術,其中,定位中大型七座SUV的CX-90還有望在2023年引入中國市場。

最后我們再聊聊奧迪。目前,奧迪在EA837 3.0T V6發(fā)動機上依舊采用的是以BSG電機為基礎48V輕混系統(tǒng),但這并不代表奧迪A8就比奔馳S級落后,只是奧迪將48V電壓平臺進行了橫向擴展。中規(guī)版奧迪A8可能還有嚴格,從歐規(guī)版A8來看,這臺車不光動力系統(tǒng)有徹底的電氣化改造,其底盤架構也以高壓平臺為基礎進行了技術升級。

例如,奧迪為A8配備的AI懸架系統(tǒng),其每個車輪不光有主動空氣懸架,還有獨立電動執(zhí)行器,從而實時調節(jié)四個車輪的扭轉剛度,保證整個車輪面對復雜環(huán)境依舊能平穩(wěn)行駛;然后,其橫向穩(wěn)定桿也不是傳統(tǒng)的機械式,而是集成了阻尼電機,可以主動調節(jié)抑震軟硬;最后是主動后輪轉向系統(tǒng),也需要獨立電機進行后輪的轉向調節(jié)。而上述這些功能都需要以48V輕混系統(tǒng)為基礎,這也是搭載EA837 3.0T V6發(fā)動機車型的核心競爭力。

基于48V電氣平臺的功能擴展

簡單點說,如果縱向深挖,48V輕混系統(tǒng)可以在結構、電壓、功率等多個層面進行技術升級,從而逐步提高整車動力響應和燃油經濟性,即便依舊是藍牌燃油車的底子,但也能大幅提高整車綜合素質。而如果像奧迪一樣橫向擴展,48V輕混系統(tǒng)也會是整車行駛品質的重要“加分項”,且可以像正統(tǒng)混動一樣延伸到戶外用電層面(類似比亞迪DM-i系列的反向充電)。

總結:

2020年以后,國內綠牌車(插混+純電)市場高速發(fā)展,至2023年已經達到約20%的市占率,特別是比亞迪、特斯拉、五菱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系,均已初步擺脫政策依賴,具備和藍牌燃油車正面競爭的硬實力。然而,反過來說,燃油車是否真的會從此一蹶不振,成為新能源大時代下的“炮灰”呢?這不僅是消費者關注的話題,也是決定老牌燃油車企命運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對把持全球豪車市場多年的德系BBA而言,更是生死攸關。

近日,根據歐洲議會網站消息,歐洲議會通過了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會達成的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xié)議。按照協(xié)議,到2030年,所有新上市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碳排放水平須比2021年分別減少55%和50%,到2035年均減至零。這意味著由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驅動的車型從2035年起將無法在歐盟上市。

但是這個協(xié)議最后能否順利執(zhí)行,目前還是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站在能源結構的視角,甭管未來新能源汽車如何改變生活出行方式,給節(jié)能環(huán)保帶來多大益處,只要化石燃料不真正退出歷史舞臺,燃油車就絕對不會真正消失,人類追求的從來不是碳歸零,而是碳中和。

       原文標題 : 藍/黃牌車快消亡了?德系BBA,正“解鎖”燃油車新姿勢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