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消費者必須要知道的自動駕駛知識
本文來源:智車科技
/ 導讀 /
近些年,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越來越普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自動駕駛車輛也逐漸增多,新能源車上,也大都配備了各種各樣的輔助駕駛功能。而對于行業(yè)外的民眾們而言,其實不太能弄得清自動駕駛與輔助駕駛的區(qū)別,也就導致了在使用車輛輔助駕駛的過程中,過分地依賴車輛而忽視了安全,這里絕大部分是車企宣傳的問題,而作為消費者,也只有清楚地搞清這兩者的區(qū)別,才能在使用過程中更加安全合理。
自動駕駛的初級階段——輔助駕駛
自動駕駛跟輔助駕駛,本質上來說,區(qū)別在于駕駛員是否需要一直盡監(jiān)視的義務。曾經"自動駕駛"仿佛一夜間成了特斯拉的代名詞。特斯拉夸大的宣傳,誤導消費者,間接導致消費者在駕駛過程中,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駕駛中的監(jiān)視責任,掉以輕心甚至睡著,發(fā)生了多起慘劇。駕駛只有Level2輔助駕駛系統(tǒng)的汽車,司機是有義務且必須時刻對車輛進行監(jiān)視的。雖然特斯拉官網(wǎng)已經將"自動駕駛"改成了"自動輔助駕駛",但讓民眾詳細了解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的區(qū)別,筆者認為是非常必要且關鍵的。
一般來說,自動駕駛分為L0-L5六個等級,而Level2及以下,目前都稱為輔助駕駛,直到Level3才開始稱得上“自動駕駛”,開始允許駕駛員不必一直盡監(jiān)視義務。但也是在某個特定的交通環(huán)境下讓駕駛員不用控制和監(jiān)視汽車,一旦檢測到環(huán)境的變化便有可能返回駕駛員駕駛模式。
對于輔助駕駛來說,司機必須時刻關注著車輛的運行狀態(tài),并且在危險路段需要盡快接管使其退出,畢竟就目前的技術來說,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許多的corner case是難以解決甚至極少遇到的,對于沒有這部分極端場景案例數(shù)據(jù)的車廠來說,遭遇這類情況時發(fā)生問題的概率是比較大的,因此輔助駕駛時切記需要保證注意力的集中。
輔助駕駛功能
那么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且用戶經常會用到的輔助駕駛功能主要有哪些呢?它們具體又能怎樣幫助到我們的日常駕駛呢?
?自動緊急剎車(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作為最基本的主動安全功能,檢測到前方一定距離內有車輛行人或障礙物時,便發(fā)出警報提醒。當小于安全距離時即便駕駛員沒有來得及踩剎車,系統(tǒng)會自動制動,以減少傷害。
?追蹤巡航控制(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基礎版是在自動巡航功能的基礎上,通過攝像頭或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監(jiān)測前方車輛,與前車的速度保持一致。更高級版本ACC也可以在堵車時使用,跟隨前車停止或啟動。
?車道保持輔助(LKAS:Lane Keep Assist System)
系統(tǒng)可對行車線進行識別,通過控制方向盤,盡量使自車保持在車道中央行車。
?變道輔助功能(LCA:Lane Change Assist)
前三個功能屬于輔助駕駛系統(tǒng)的標配功能,現(xiàn)在也有不少車企像奔馳、日產等開始提供被動或主動變道輔助功能,駕駛員通過撥動轉向燈向系統(tǒng)提出轉向變線要求,系統(tǒng)根據(jù)周邊的車流情況,控制方向盤和速度,實施變道。由于對周邊車輛檢測精度要求很高,一般前后都配有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等,已達到精確的車輛信息。
除了上述主流的輔助駕駛功能外,還有自動泊車,盲點顯示,車道偏移預警,前車防撞預警,交通標志識別,駕駛員疲勞探測,遠近光燈輔助功能等等。
實現(xiàn)輔助駕駛的關鍵技術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實現(xiàn)輔助駕駛的難度是遠遠比自動駕駛少許多的,往往只是自動駕駛里的某個單獨的功能,將其單獨剝離開來率先讓民眾體驗最新的技術,也減少開車過程中的疲勞,減輕負擔。而實現(xiàn)這類輔助駕駛,目前一般來說量產車上都得配備以下幾類傳感器:
?攝像頭:擅長識別障礙物的形狀和屬性(人類,自行車),可以檢測100m左右。但是對逆光雨霧天氣的適應性差。
?紅外激光雷達:低成本方案,只能在低速情況下進行近距離物體的檢測(30km/h,30m),小型汽車可用。
?毫米波雷達:探測距離比攝像頭遠,可達到150-200米。但是無法判斷形狀和大小,成本最高。
除了這三類以外,目前部分量產車型上已經開始逐漸配備了昂貴的激光雷達,以實現(xiàn)更多更先進的輔助駕駛功能。激光雷達雖然價格較貴,但對于物體的檢測精度將會有極大的提升,也就更加保障了輔助駕駛行車過程中的安全性。隨著固態(tài)激光雷達和多線激光雷達成本的逐漸降低,量產車型上將會越來越多得看到此類傳感器。
除了傳感器之外,目前的輔助駕駛技術用到最多的便是車輛控制算法技術。通過感知的結果,直接經由控制來實現(xiàn)對車輛的整體操控。一個好的控制算法能夠保障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及舒適性,對乘客的乘坐體驗將會有極大的提升。
總結
目前,汽車企業(yè)走的基本都是漸進路線,主流水平處于第1級與第2級之間。如若發(fā)展到第3級,也就進入到了自動駕駛階段,那么乘客的自動駕駛體驗將會有一個質的提升。從目前的技術來看,輔助駕駛只能在很少的場景給予到我們行車的幫助,并且由于要長時間注意力集中地關注著車輛行駛的狀態(tài),其實對于駕駛員來說并不輕松。未來道阻且長,等到真正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到來的一天,相信將極大提升我們的出行效率,也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安全。
原文標題 : 科普|消費者必須要知道的自動駕駛知識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shù)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