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人士實錘,國產14nm芯片真的要到來了!
6月23日,據環(huán)球網消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溫曉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產14nm芯片明年底可以實現量產,國產芯片發(fā)展已經迎來最好的時刻”。
近幾年,國家在大力扶持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yè)的發(fā)展,國產芯片制造業(yè)有著非常不錯的發(fā)展勢頭。行業(yè)人士預測,28nm將是國產芯片的新起點,國產28nm和14nm芯片分別有望在今年和明年量產。如今,該預測得到相關專業(yè)人士的實錘,國產14nm芯片真的要到來了。
可能很多人覺得14nm芯片太落后了,如今的手機都用上7nm和5nm了。確實,在尖端芯片領域,普遍采用著最先進的工藝。但這些產品在整個半導體行業(yè)當中所占比例卻并不高,如同28nm、14nm這樣的成熟工藝,才是目前半導體行業(yè)迫切所需的。
數據統(tǒng)計,2019上半年,整個半導體銷售市場規(guī)模達到2000億美元,其中65%的芯片采用的都是14nm工藝,僅有10%的芯片使用先進的7nm,25%的芯片采用10nm和12nm。溫曉君稱,14~12nm生產線在目前半導體中非常關鍵,14nm及以上制程基本能滿足目前70%半導體制造工藝需求。
溫曉君還向環(huán)球網記者介紹,國產14nm工藝發(fā)展攻克了大量難題。蝕刻機、薄膜沉積等關鍵裝備實現從無到有,目前已批量應用在生產線上。后道封裝集成技術成果全面實現量產、拋光劑和濺射靶等上百種材料進入批量銷售等。以上成果可基本覆蓋國產集成電路全產業(yè)鏈體系,擺脫國外技術的限制。
14nm制程可能還無法生產目前最先進的手機芯片,但中端5G芯片大多基于12nm工藝制程。并且,14nm制程也能基本滿足國產臺式機CPU的生產需求,最新一代的龍芯3A500則基于12nm工藝,也很快就能實現量產。
今年全球遭受芯片短缺影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28nm、14nm這些成熟工藝的產能不足。受影響最嚴重的汽車芯片,很多也是基于14/12nm工藝。只要國產14nm正式投產,相關行業(yè)的芯片供應就不會受到太嚴重的限制。過兩年等12nm甚至更先進工藝取得進展,自給自足就不再是問題了。
來源: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