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折疊手機,是偽命題,還是真有未來?

2021-11-18 13:43
袁國寶
關(guān)注

本文概要:2018年10月,第一臺折疊手機面世,來自柔宇科技。2021年9月,三星在國內(nèi)發(fā)布兩款新一代折疊手機。三年時間里,包括三星、小米、華為、微軟、聯(lián)想等眾多科技企業(yè)入局,發(fā)布了超過20款折疊手機。但關(guān)于折疊手機,一直爭議不斷,笨重、易耗、高價……或許是時候來探討折疊手機是不是一個偽命題了。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從臺式進化成筆記本,再到超薄超輕的二合一筆記本,同樣的,手機也從大哥大進化成翻蓋機,再到智能機,大屏智能機,重量越來越輕,屏幕占比越來越大。

不難看出,電腦和手機這一類科技產(chǎn)品的發(fā)展方向就是更輕,更薄,屏幕更大,以及更加適合個體的使用。

但折疊屏手機,卻似乎走在了不同的方向上,這究竟是前衛(wèi),還是倒退?

折疊屏手機的前世今生

折疊屏手機在2018年才推出,但折疊的思路,一直存在于手機、平板乃至電腦的發(fā)展史上。

 折疊手機,是偽命題,還是真有未來?

1996年,摩托羅拉發(fā)布的“StarTac”讓原本笨重的手機形態(tài)再一次躍升,那是世界上第一款翻蓋手機,它小巧可折疊,并且只有88g,不到目前智能手機一半的重量。

而來自日本的京瓷KSP8000則是最早引入折疊屏設(shè)計的智能機產(chǎn)品。京瓷KSP8000采用上下兩塊屏幕的折疊方案。和翻蓋手機類似,不同的是這次翻的是兩塊智能屏幕。

除了手機折疊雙屏,平板上也一樣有先例。索尼Tablet P便是采用雙屏設(shè)計的平板,外形和尺寸都如書卷一般,并且屏幕會根據(jù)應用的不同,合并顯示或者上下屏分開顯示,為接下來的雙屏交互打下了基礎(chǔ)。

在筆記本電腦領(lǐng)域,宏碁率先用上了雙屏設(shè)計。不同于傳統(tǒng)筆記本,宏碁在原本放置鍵盤的那一面換成了一塊14英寸的觸控屏,而這個尺寸正好和主屏幕相對應。這是筆記本電腦上首次出現(xiàn)的虛擬鍵盤。

不難看出,折疊的思路一直貫穿科技產(chǎn)品的發(fā)展史中。區(qū)別是上下空間的折疊,還是屏幕的前后折疊。

也正是在這種思路的延續(xù)下,2018年10月,柔宇科技發(fā)布了全球首款全柔屏折疊式智能手機FlexPai柔派。

FlexPai柔派采用是柔宇科技自主研發(fā)的可在0~180度區(qū)間內(nèi)任意角度彎折的折疊屏?沙惺20萬次自由彎曲、折疊、卷曲,確保屏幕彎折的穩(wěn)定性。且折疊后,屏幕相當于4.3寸手機,展開則變成個7.8英寸大屏的平板電腦。

這是全球智能手機發(fā)展的一個新征途,新的里程碑,在此以后,各大手機廠商也紛紛玩起了折疊屏。

先是三星在2019年2月20日發(fā)布了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不出一周,華為推出了可折疊屏手機Mate X,可180度對折,可分屏瀏覽,而且機身厚度僅有11厘米。

2019年2月25日,努比亞和維信諾又聯(lián)合發(fā)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腕機”努比亞α,雖然彎曲的屏幕看起來很軟,但其實硬度很高,這是一款可以戴在手腕上的手機,是手機形態(tài)的另一種探索……

一直到今天,折疊屏的熱度還是居高不下,除了上述企業(yè),還有聯(lián)想、微軟、小米等科技公司前仆后繼地進入折疊屏手機領(lǐng)域,發(fā)布了超過20款折疊屏手機。

并且根據(jù)手機廠商透露的消息來看,在明年預計還會有6部折疊屏手機面世,足見折疊屏領(lǐng)域的火熱。

折疊屏手機的困境與機遇

當年的翻蓋機之所以被逐漸淘汰,是因為智能機的出現(xiàn),人們追求更大的屏幕占比,更舒適的操作空間。

而今折疊屏手機的出現(xiàn),則是因為手機已經(jīng)基本上做到了”全面屏”,出于對屏幕更大的需求,就勢必要突破“面”的限制。

 折疊手機,是偽命題,還是真有未來?

但以現(xiàn)有的技術(shù)來說,手機突破了面的限制,卻沒有突破使用感的上限,反而還呈現(xiàn)倒退的趨勢。

自從1966年摩托羅拉打破了大哥大的形態(tài),推出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手機后,讓手機更加輕薄、便利一直是手機廠商們?yōu)橹Φ姆较,同時也成為了用戶挑選科技產(chǎn)品的一大標準。

但折疊屏手機以上任何一點都沒有滿足。首先是重量,兩塊屏幕注定會比一塊屏幕重,平板的電池也會比手機的電池來得更重,更別說再算上翻倍的零件,重量不少反增。

而便利,折疊屏手機的重量就決定了它攜帶的不便利,除此之外,頻繁的開合也并不符合這一準則。

因此,不少人認為折疊屏手機是一種倒退,直板手機就可以直接進入屏幕,完全沒必要加上一個“翻開”屏幕的動作。

但難道折疊屏手機真的是一種倒退嗎?

如果以目前市面上的折疊屏手機來看,在其重量、便利性的確是倒退的。但這并不能說明折疊屏手機是沒有意義的。尤其在技術(shù)的更新迭代下,折疊屏手機是有其發(fā)展空間的。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柔性屏和鉸鏈技術(shù)的改進。

柔性屏,正是目前大范圍應用在折疊屏手機上的屏幕,其最大的特性就是可彎曲、低能耗?扇嵝云岭m然功能多樣,但它顯然還是有很多的缺陷。比如柔性屏多次使用后會折痕、屏幕可能產(chǎn)生滑移、彎折后屏幕顯示失效等主要痛點。

而鉸鏈則是用來連接兩個折疊屏,并允許兩者之間做相對轉(zhuǎn)動的機械裝置。這一技術(shù)廣泛地應用在所有有折疊功能的科技產(chǎn)品上,例如電腦能夠在180度里隨意開合就是該技術(shù)的支撐。

但目前鉸鏈的反應度仍然不夠,鉸鏈和屏幕的貼合度也有限,導致折疊屏無法完全貼合。

而這些都需要各大科技公司一起合力攻破難關(guān),以求讓柔性屏和鉸鏈技術(shù)都能夠更加完美的應用在折疊屏手機上。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近兩年柔性O(shè)LED的發(fā)展是快速的。

柔宇科技于2020年發(fā)布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針對柔性屏過往的痛點進行了全面的技術(shù)升級。

華為于2021年,推出了全新設(shè)計的雙旋水滴鉸鏈,能夠在彎折處形成一個水滴式的容屏空間,將屏幕收納進鉸鏈內(nèi)部,帶來更廣的折疊角度,減輕折痕。

三星作為折疊屏手機的主流廠商,更是已經(jīng)迭代了多次。每一次新品的推出,都對前一款發(fā)布的折疊屏手機做出了或大或小的改進,無論是在屏幕還是鉸鏈技術(shù)上……

盡管如今折疊屏手機仍沒有達到一個完美地呈現(xiàn),但科技公司們的每一次嘗試,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為折疊屏手機帶來了更大的機遇。

折疊屏手機的未來在哪里?

喬布斯曾在首代iPad發(fā)布會上提出一個問題,問題是iPhone和筆記本電腦之間還可能存在別的東西嗎?

答案是iPad,它的作用是不必打開較為笨重的筆記本電腦,不必局限于手機小小的屏幕,就可以享受大屏體驗,如上網(wǎng)、看劇、游戲等。

按照這個思路,那么折疊屏手機則是存在于平板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東西。

他可以隨時隨地展開小屏幕成為大屏幕,幾乎可以取代平板的作用。未來人們不再需要為了體驗感而配備三個電子科技產(chǎn)品,折疊屏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就足夠人們的使用需求。

 折疊手機,是偽命題,還是真有未來?

因此,從實際來看,折疊屏手機產(chǎn)生的意義就是要彌補手機屏幕過小帶來的不足,甚至說,取代平板和電腦的部分功能。

并且屏幕變大從來都不是折疊屏手機的最大意義,關(guān)鍵意義是變大的屏幕可以搭載更多的pc級應用,承擔更多功能,成為更重要的角色,讓智能手機的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而一旦折疊屏手機能跨上那個臺階,平板或許就會被其取代,電腦的部分功能也將由手機實現(xiàn),手機將會成為綜合、多功能的超級信息處理器。

這便是折疊屏手機可以預見的未來,并且這個未來并不遙遠,已有先例。

眾所周知,手機無論怎么變化,它都是一個信息收發(fā)的機器。無論從黑白到彩色,從小屏到大屏,還是從LCD到OLED 。

并且歷史上手機的每次重大迭代都是伴隨著手機收集的信息量的增加而升級的,而接收信息量又是靠移動通信技術(shù)的更新。

簡單來說,就是1G手機的信息量用大灰屏顯示就足夠了,2G手機開始用彩屏接收GPRS流量信息,3G手機則需要更大的觸摸顯示屏來顯示文字和圖片,直到4G在線移動視頻的支持,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

但手機不會永遠停留在4G時代,隨著5G時代乃至6G時代的到來,云計算的快速發(fā)展,未來注定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世界。

因此,屆時的手機應該更像是一個縮小版的筆記本,能夠用更大的屏幕收發(fā)更多的信息,充當著信息增量時代里更綜合化,多功能的角色。

而這,便是現(xiàn)在的折疊屏手機一直在做的事情,看起來倒退,實則前衛(wèi)。就像當初4G時代,很多人無法理解那么已經(jīng)具備聊天打電話功能的手機,怎么還需要那么大屏占比一樣,折疊屏手機當下也很難被理解。

但在5G時代到來以后,折疊屏手機的意義或許將會重新定義,究竟是不是偽命題,也將會在下一次手機的變革中,給出答案。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quán)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