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的起源和過程
一、精益理念的起源
精益理念源自精益生產,是自豐田生產方式的一種管理哲學。豐田公司在不斷地探索新的生產模式的過程中發(fā)現,小批量生產比大批量生產成本更低,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小批量生產不需要大批量生產那樣大量的庫存、設備和人員和在裝配前,只生產少量的零件,發(fā)現錯誤可以立即更正。
根據以上兩個原因,豐田公司得出結論,應該將產品的庫存時間控制在2小時以內,這就是準時生產方式和零庫存的雛形,也就是精益理念的起源。
二、精益生產方式的形成
精益生產方式的形成過程可以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
1、大規(guī)模批量生產階段
大規(guī)模批量生產階段主要是指20世紀初,從福特汽車公司創(chuàng)立第一條汽車生產流水線開始,這是實現工業(yè)化生產的里程碑。
2、精益生產方式的形成與完善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日本豐田公司開始多品種、小批量地生產汽車。隨著日本汽車制造商大規(guī)模在海外設廠,豐田高質量、低消耗的生產方式傳播到了美國。
3、精益生產方式的系統(tǒng)化階段
1985年美國麻省理工學員開啟了“國際汽車計劃”研究項目,經過近10年的研究,提出并完善了精益生產的理論體系。
4、精益生產方式的新發(fā)展階段
20世紀末,許多大企業(yè)將精益生產方式與本企業(yè)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起適合本企業(yè)的精益管理體系。至此,精益管理各種新理論、方法層出不窮,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象。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