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從“科技嘗鮮”到“體驗依賴”,城市智能駕駛打響量產之戰(zhàn)

2023-01-11 09:52
談擎說AI
關注

文:談擎說AI 作者:鄭開車

前不久的廣州車展上,集度ROBO-01正式亮相,其看點不只是首次曝光的車型外觀,引起更大關注度的,其實是由百度Apollo研發(fā)的城市智能駕駛方案ANP3.0。

事實上,城市智能駕駛的概念,已經(jīng)由小鵬、華為等企業(yè)做了概念的普及,關注自動駕駛和新能源汽車的朋友已經(jīng)不再陌生。

去年,Robotaxi賽道資本遇冷,量產自動駕駛技術的角逐成為焦點,在去年三季度末進行了一場“真槍實彈”的預演。

華為2022年 9 月于北汽極狐阿爾法 S HI 版上推送了深圳城區(qū)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小鵬稍早一些進行了城市NGP的試點運營,并于次月在廣州推出與華為功能類似的城市NGP。

2023年已經(jīng)來到,百度旗下的集度將以ROBO-01的上市加入城市智能駕駛的角逐,加上去年就發(fā)布的毫末智行城市NOH、小鵬NGP、華為-極狐NCA,城市智能駕駛賽道越發(fā)熱鬧了。

這些頭部玩家的城市智能駕駛方案到底有哪些亮點和優(yōu)勢?這場戰(zhàn)役是否又是一場玩智能駕駛概念的虛火?還是真的會將目前智能化踟躕不前的電動車行業(yè)推進到一個高滲透、強體驗的新階段?讓我們一探究竟。

百度高調亮劍、毫末自信滿滿,城市智能駕駛戰(zhàn)事升級

去年小鵬和極狐的一番較量,量產第一名已經(jīng)名花有主。不過最近集度CEO夏一平在訪談中大談百度ANP 3.0賦能下的ROBO-01在城市智能駕駛方面的體驗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濃眉大眼”的夏一平居然也開始“拉踩友商”:“我認為小鵬G9賣得不好不一定是宏觀環(huán)境的原因,如果你是一個智能汽車,為什么你入門版的是一個乞丐版!

從場景豐富程度上來看,即將于今年三季度上市的集度ROBO-01的確許諾了一些讓人期待的智能駕駛新體驗。比如,“目前唯一實現(xiàn)自動通過ETC”、“支持國內城市場景以及高速、泊車場景”,“實現(xiàn)‘三域融通’”。

百度為何要“踩”小鵬,其實并不難理解。

小鵬的產品主打智能化優(yōu)勢,以“智能汽車一哥”自居,甚至敢于叫板特斯拉FSD。百度作為在自動駕駛領域浸淫近10年的科技巨頭,想要借集度汽車展示其智能駕駛的研發(fā)成果,最具有說服力的一個行動,就是對標小鵬,在ROBO-01上做出比當前小鵬汽車更強的科技感。

近期圍繞城市智能駕駛“秀肌肉”的除了百度-集度,還有長城旗下的毫末智行。

近日毫末剛舉辦過第七屆HAOMO AI DAY,對于今后幾年的規(guī)劃,毫末智行將智能業(yè)務的具體目標概括為“四大戰(zhàn)役”,其中第三場戰(zhàn)役是“城市NOH百城大戰(zhàn)”。

且根據(jù)其規(guī)劃,HPilot 3.0也將要正式量產交付,毫末的城市NOH軟件封版,并達到交付狀態(tài),具備打通高速、城市場景高級別的輔助駕駛能力,首款搭載城市NOH的魏牌車型將在2023年上市。

相比集度,毫末的勝負欲一點也不弱,在去年曾強調自己是“自動駕駛量產第一”。不過或許是“量產第一”爭議較大,最近的傳播口徑有微妙的變化,稱今年要“劍指城市輔助駕駛量產第一”,自稱“被業(yè)內以‘自動駕駛量產第一’認知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

據(jù)悉,在落地城市數(shù)量上,毫末的計劃是,2024年到來之時,毫末城市NOH的目標是100座,這個目標比華為和小鵬去年底達到的目標高了兩個數(shù)量級。

在談擎說AI看來,城市智能駕駛賽道中,后入局的百度(集度)和毫末各有特點,集度更強調百度AI技術賦能下的智能體驗自信,而毫末則是強調自己規(guī);慨a的能力,本質是在強調成本和效率方面的能力。

剛剛結束的2022年,小鵬和華為的首個量產之爭已經(jīng)吹響了城市智能駕駛戰(zhàn)役的號角。進入2023年,隨著百度、毫末智行等智能供應商加入這場戰(zhàn)事,戰(zhàn)況的升級已經(jīng)成為必然。

向小鵬和華為發(fā)起挑戰(zhàn),百度、毫末的底氣何在?

從以上兩家后入局玩家的計劃來看,圍繞城市智能駕駛量產和體驗的多維度比拼,很可能將成為整個2023年智能駕駛行業(yè)的關注焦點。

由于城市智能駕駛量產的結果會受到外部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兩個新入局玩家的真正實力其實很難預測。不過,每個玩家自身的基因和資源優(yōu)勢不同,所具備的優(yōu)勢和短板也不一樣,經(jīng)過一番梳理,或許可以對它們的競爭力做一個大致的評估。

首先看百度,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fā)投入在國內長期領先,在城市智能駕駛領域,百度的一個優(yōu)勢在于,Robotaxi業(yè)務國內領先,且Apollo項目大部分的積累都是在城市場景完成,不管是場景,還是感知能力、規(guī)劃,數(shù)據(jù)資源和算法迭代方面的積累,百度都稱得上是頭部選手。

“當把這部分‘原子化’能力繼承后,集度的智能駕駛等同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據(jù)夏一平介紹。

不過,在造車領域里,后入局的集度還是一個新手,這或許會影響百度ANP3.0在初期的市場規(guī)模。

相比之下,其他玩家小鵬早過了量產“生死線”,華為去年也從問界品牌的爆火看到了做大“華為系”智能汽車銷量的有效路徑:復制問界模式,以優(yōu)勢渠道帶動零部件和智能駕駛系統(tǒng)的量產供應。

甚至同為今年入局的毫末,由于背靠長城,從“2024年初100座城”的目標來看,對自己做大量產規(guī)模也相當自信。

從集度的年度目標來看,集度對新車上市首年的銷量并沒有太大的執(zhí)念,而是希望強化科技品牌的標簽,為此集度在硬件配置上追求極致,成為首個搭載高通8295芯片的汽車品牌。

所以集度渴望建立技術壁壘,至于車賣得好不好,更多寄希望于高階智能駕駛汽車的市場滲透率的提升,而且百度做智能駕駛供應商也不錯,加上造車可以多條腿走路。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交付日期越來越近,對于集度銷量的預期目標也更加佛系。

去年5月,多家媒體稱,百度掌舵人李彥宏對集度的造車業(yè)務高度關注,OKR中明確寫下了今年集度要實現(xiàn)的預訂單目標。而近日夏一平在被問及2023年銷量目標時表示,“我覺得明年集度最大的挑戰(zhàn)是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越別人!

夏一平還提到,集度的使命和愿景是“智啟無限可能的未來”。所以在談擎說AI看來,某種程度上集度的首款車是百度AI技術結出的果實,其次才是一輛新能源車。

再看毫末智行,其優(yōu)勢有二:

一是上文提及的,毫末對自己規(guī);慨a的能力和覆蓋城市數(shù)量上相當自信,這主要依賴長城旗下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對智能化的訴求。

二是末端配送業(yè)務的數(shù)據(jù)助力。一個確定的前提優(yōu)勢是,目前小魔駝2.0已經(jīng)開始穩(wěn)定量產交付,由于物流車行駛區(qū)域和乘用車行駛區(qū)域有部分重合,所以可將末端配送的部分數(shù)據(jù)用于城市智能駕駛。

首發(fā)的魏牌汽車能否在城市智能駕駛的加持下拿下更多高端市場的份額,本質上是魏牌從性價比對標BBA到智能化層面對標蔚小理,這對長城是一場新的硬仗,但也是新的機遇。

不過,毫末“重感知輕地圖”的“數(shù)據(jù)驅動”的方案或許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有行業(yè)人士曾批評特斯拉類似方案存在不足,“數(shù)據(jù)閉環(huán)試圖用發(fā)生事故或潛在事故的弱勢場景數(shù)據(jù)來解決城區(qū)導航智能駕駛的問題,這幾乎是有些“亡羊補牢”的意味!

相比百度和毫末,近期小鵬和華為對于城市智能駕駛并未有直接的目標,畢竟小鵬和華為在去年已經(jīng)率先落地城市智能駕駛,今年的目標就是多賣車。但不難猜測,對小鵬和華為而言,產品線的拓展和用戶認知的培養(yǎng)將成為今年的重要任務。

那么,當前城市智能駕駛的量產面臨哪些挑戰(zhàn)?以上提及的幾個重要玩家能否順利嘗到量產的甜?

從“科技嘗鮮”到“體驗依賴”,還有哪些障礙?

目前,集度和毫末搭載城市智能駕駛方案的車型還未交付,但小鵬NGP和極狐NCA兩款城市智能駕駛方案的市場反饋來看,城市智能駕駛的量產在安全性和用戶體驗上仍有待提升。

其一,在用戶體驗層面,確實還有不足之處。

事實上,小鵬和華為雖然第一批上線了城市智能駕駛,但兩家對自己拿出的成果也不太自信。

去年9月華為在極狐上推出NCA,小鵬P5開放NGP試點城市,時間點上確實是行業(yè)領先,但和此前兩家制定的計劃相比,已經(jīng)嚴重“跳票”,而且僅給個別的普通消費者開放,這或許也表明,其城市智能駕駛系統(tǒng)的研發(fā)進度不及預期。

城市智能駕駛目前的等級其實是L2+、L2++,本質上還是“人機共駕”模式。和人類司機平均駕駛水平來對比,人機共駕模式是一種需要司機學習的新型駕駛模式,其安全性、體驗和效率等方面還有待長期打磨。

“Robotaxi賽道為例,國內算法水平在第一梯隊的自動駕駛公司,在國內每天平均30km的通勤距離中,平均每天要緊急接管一次!毙履茉葱袠I(yè)分析師羅瓊(化名)向談擎說AI表示。

Robotaxi尚且如此,對于量產車而言,成本限制下硬件難以做到頂配,為了車輛外形美觀,激光雷達的位置通常也不是最優(yōu),感知能力也會打折扣。所以率先實現(xiàn)城市智能駕駛量產上車的廠商都比較謹慎。

前不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誠地表示,現(xiàn)階段自動駕駛在用戶購車選擇因素中占不到前十。

事實上,小鵬的NGP并未在入門版車型標配,極狐阿爾法 S HI 版的價格也高到讓很多人不愿意嘗鮮。這其實已說明,綜合體驗和性價比的因素,用戶已經(jīng)沒興趣為這樣的功能買單了。

其二,在安全性方面,人機共駕模式到底是需要一個“廠商不斷優(yōu)化和用戶學習適應”的過程,還是說著這根本就是一種不太靠譜的方案,這是個嚴肅的問題,目前行業(yè)內還存在一些爭議。

“每個看上這塊蛋糕的廠商,都要培養(yǎng)用戶對于人機共駕模式的信任,可一旦用戶信任了,就會放松警惕,安全隱患跟著就來了!绷_瓊認為。

所以目前廠商采用的策略是,給出智能駕駛功能的詳細使用說明,以避免用戶過于信任AI,所以城市智能駕駛是否會因為學習成本太高,而始終難以被大量用戶接受呢?

其三,正如特斯拉FSD在國內的付費率卡在“本地化”,國內不同城市的路況不同,也會影響城市智能駕駛規(guī);乃俣。

從可用層面來看,不同城市場景存在一定差異,這是量產要考慮的。

例如小鵬此前在杭州、上海等城市做了調研,發(fā)現(xiàn)跟廣州和深圳很不一樣,要把每一個功能在每一個城市可用,需要在每一個城市做相當大的適配量。

“我們也希望我們的軟件有足夠的泛化能力,但在每一個城市發(fā)布,對當?shù)刈鲆恍┻m配和大量的測試是必不可少的”。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曾表示。

寫在最后:

城市智能駕駛賽道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燃起,站在2023年初來看,或許對每個玩家都有一定難度。

但樂觀的一面是,隨著入局玩家增多,配套供應鏈的不斷成熟,城市智能駕駛方案成本的降低有可能進一步提升滲透率。

以行最近比較火熱的“行泊一體”為例,這種技術方案去年快速發(fā)展,得到眾多供應商的認可。

據(jù)天眼查APP顯示,宏景智駕曾在去年11月獲得融資,并宣布將加速城市輔助駕駛開發(fā)。僅一個月(12月29日)后,宏景智駕推出首個基于地平線征程3的行泊一體系統(tǒng)級解決方案。除了宏景智駕,禾多科技、縱目科技、黑芝麻等供應商也在2022年密集布局行泊一體。

根據(jù)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預測,行泊一體有望在2023年迎來量產潮。其原因有二:

一方面,僅通過一個域控制器同時實現(xiàn)行車輔助和泊車輔助兩項功能,大幅降低了研發(fā)成本,契合了主機廠與供應商對于“降本增效”的一致需求。另一方面,將城市智能駕駛和智能泊車做成一個打包方案,可以從更容易被用戶接受的泊車作為切入點。

在城市智能駕駛市場找到一條低成本的“梯度培育”路徑后,或許用戶教育的問題會更容易一些。

       原文標題 : 從“科技嘗鮮”到“體驗依賴”,城市智能駕駛打響量產之戰(zhàn)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wǎng)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