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解鎖隨身“ID”,思必馳聲紋識別自有奇招

2022-05-19 11:53
來源: 粵訊

20世紀40年代,“聲紋”概念首次在Bell實驗室被提出。1966年,美國法院采用“聲紋”進行取證后,聲紋技術開始在司法場景應用。伴隨聲紋技術在金融行業(yè)使用的標準頒布,聲紋技術落地應用迎來了開篇。

聲紋識別又稱“說話人識別”,與語音識別同屬于語音前端信號處理環(huán)節(jié)。若語音識別的重點在于“說了什么”,聲紋識別則解決了“誰說的”問題。因其非接觸式特性,聲音成為補全人臉、指紋、虹膜等生物識別的一種新方式。

繼“刷臉”、“刷指紋”之后,聲紋識別走進尋常生活。

“登錄銀行APP”

用戶說出隨機驗證碼,進行驗證登錄,即可進行余額查詢、轉賬服務。

“開啟車門”

車門應聲解鎖

“打開空調”

空調識別出是A主人說話,將溫度設置成他習慣的24℃。

以隨身“ID”的特性,聲紋技術在金融、汽車、家居等場景迎來落地,其是否具備可用性、長效穩(wěn)定成為用戶對AI技術信任的重要考量。

“逆流而上”的硬核科技——聲紋識別

疫情之下,聲紋識別技術填補了遠程身份驗證的市場需求,在銀行數字化轉型里大放異彩。思必馳在服務西南某銀行實現數字化轉型中,將聲紋識別技術納入了升級的范疇。

聲紋技術為銀行數字轉型注入新力量。中國信通院《中國聲紋識別產業(yè)發(fā)展白皮書2.0》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下半年,30家銀行機構采購了聲紋識別技術產品,其中動態(tài)聲紋密碼登錄成為第一大應用場景,用于賬號登錄、轉賬、找回密碼等業(yè)務場景。微信、支付寶等主流的移動支付平臺,也陸續(xù)上線了基于聲紋動態(tài)口令登錄的功能。

信息來源:《中國聲紋識別產業(yè)發(fā)展白皮書》

窺一斑而知全豹,思必馳深研多年聲紋技術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除了作為全新的身份認證“活密碼”為金融安全保駕護航,更在出行場景中,有了新嘗試。

運用于電動兩輪車領域的聲紋解鎖方案由此誕生,基于固定文本+隨機驗證碼認證,融合文本相關和文本半相關的聲紋識別方案,獲得了比固定文本更高的聲紋識別率,且有效防止被提前錄音,具備了更高的安全性。

文本相關聲紋,識別準確率高,但易被提前錄音;文本半相關聲紋,有效防止錄音,但識別準確率欠缺。

思必馳聲紋解鎖方案基于“固定文本+隨機驗證碼”(你好小馳3751),用戶語音通過多麥語音增強技術,先判斷內容是否與系統(tǒng)發(fā)送的驗證碼一致,再通過聲紋識別系統(tǒng)進行身份確認。通過內容驗證+聲紋驗證雙重認證才能成功解鎖。

聲紋技術讓解鎖騎行的方式更自由。

對抗攻擊,防御自有奇招

在實際應用中,聲紋識別系統(tǒng)在對抗攻擊性下體現出的安全穩(wěn)定至關重要,基于此,思必馳采取了一系列技術手段。

聲紋仿冒攻擊技術
       思必馳通過聲紋ID檢測判斷是否為本人說話,并通過仿冒攻擊技術對抗錄音與合成音的攻擊,加強了智能電子設備的私人屬性;谖谋鞠嚓P和文本無關的聲紋融合方案,保證聲紋準確率達到99%的同時誤判率低至千分之五甚至千分之一 ,有效防止錄音攻擊和合成音攻擊。
       在開放場景下,例如地鐵、馬路、商場等高噪聲場景下,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思必馳聲紋識別系統(tǒng)達到國家金融權威機構認證的聲紋技術安全標準。并通過了中國信通院主持的聲紋識別服務能力基礎評估測試,展示出了高可信度的產品及服務。

聲紋識別開啟個性化交互

聲紋識別技術在民生場景層下沉。例如在家居產品中,基于聲紋識別技術智能終端可以給予用戶個性化推薦;車載場景下聲紋識別能夠完成語音解鎖;安防場景下還可應用于聲紋門禁等等。

通過聲紋的辨聲識人能力,家里的智能音箱可以為老人推薦戲曲,為小孩播放詩詞,聲紋技術產生了與全家人生活連接的天然契合。思必馳聲紋識別技術已在美的空調、海信電視等多款家居產品中應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推薦服務。

聲紋可控制各類設備的訪問權限。穿戴產品中,思必馳通過骨傳導低功耗喚醒技能避免他人誤喚醒,并融合聲紋技術實現語音交互、低敏感度APP解鎖等功能,現已賦能多家手機廠商、移動電子設備的落地。此前雅迪發(fā)布旗下城市高端品牌VFLY,多款車型均具備聲紋解鎖能力,讓出行更自由。用戶聲紋庫可離線保存,數據更安全。

聲紋技術仍需回歸理性。未來,聲紋識別技術將朝著聲紋+智能,及多模態(tài)識別的方向發(fā)展。思必馳將持續(xù)挖掘不同場景下的技術開發(fā)需求,在標準的正確引導和業(yè)界的共同努力下探索AI精神,擁有廣闊應用場景的聲紋識別技術,定能走進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